多少得些关照。
李清见话题进行不下去了,索性也不强求,抿嘴一笑,对着邓泽吩咐道:“纸笔拿来。”
李清又对着王忠嗣说道:“大兄此去东阳,小弟今日为大兄折柳送别。惟愿大兄来日扶摇直上,振皇室威名!今日为兄题词一首,还请大兄笑纳。”
王忠嗣终于正视了一眼李清,笑道:“那为兄倒是拭目以待了!”
从邓泽手中接过纸笔,伏于案上,便开始写道:
“朱阁井泉冷,月朗照南枝。星月流光不度,贞观泪初凝。故人多思旧宇,寂寞沙帐千灯。前世勿赋秋,暮雪生银眸。凌烟世人楼。”
写到此处,身体浑地一激灵,压住内心的冲动又写道:“惆怅是,鬓已秋,风尘秀!未生百载,相约知己对君酬。突厥昭武难诉,契丹靺鞨英雄。雨歇写怀处,书戟旧碉楼。共酒与消愁!”
写完,颤抖着双手将那一张宣纸交给王忠嗣。
这是原创!真正的原创!李清敢对天发四。所以尽管写完,心中还是有股激荡之气,久久难以释怀。
王忠嗣接过,慢慢看完,按住内心滚动的血液。深吐口气,对着李清一礼,道:“阿清知我!”
凌烟楼?那是唐太宗供奉与国有恩者二十四人之处。此中之人,非是兵帅巨擘c捭阖贤相而不得入。王忠嗣是一个传统的文人,一个传统的军人,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愿望能比得过建立二十四功臣般的功绩了。所以王忠嗣才会如此折节,对着李清行礼。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本来就很有道理。若是王忠嗣是一个单纯的武夫或是文人,李清这一下还有可能真地多了一位盟友。
可惜,在玄宗皇帝这半个世纪的特殊环境里,王忠嗣身为边将,那他就会先是一名政客,然后才是一名军事家,最后才是一位宗室。
李清深吸口气,缓缓吐出,说道:“大兄鸿鹄之志,相信来日必有所成!”
王忠嗣虎目泛红,沉声说道:“阿清,谢谢!”
李清笑笑,蹲下身子,对着王韫秀说道:“秀秀是吧?看叔叔手上的这支笔如何?喜不喜欢,喜欢的话,叔叔送给你!”
王韫秀想了想,又抬起头看了眼父亲,又想了想,这才点头。接过笔,道声谢谢叔叔。
李清看着马车卷起的阵阵烟尘,长叹口气,这算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笔投资吧。
在今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李隆基为了某些更深层次的考量绝对还会继续重外而轻内,若想将来能有更多的力量支持,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
王忠嗣可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将,他虽然名声不如二十四功臣显著,但李清相信也只有前朝的李靖才可与此人相提并论。若单纯论及军事才能,王忠嗣才更为适合“大唐军神”这一称号。
王忠嗣李清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因李隆基的政治斗争而抱憾终生的人。
其实,他的崛起,就是李隆基对一个时代的布局与改革。所以,他天生就是一个政客!而军神什么的还是算了。毕竟,那只是王忠嗣身上的一个伴生品而已。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