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陈玄化带领一帮村民,在渔夫的引导下,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岸边,组织了四五条竹排,便开始开往神像驻留之地。
“水势仍比较湍急,大家一会儿坐上竹排后,务必抓牢坐稳,以防落水。”陈心田第一个登上一条靠前的竹排,一边拿起撑杆,试了试水深与水流,还不忘向一起前来的村民耐心嘱咐。
“放心,陈大哥,待会大伙儿全听你指挥。”一旁的村民们对陈家本就心存敬仰,如今这鬼神之事,自然也以陈家最为熟悉,便纷纷如此应喝道。
筹备完毕,五六条载着樟溪镇百里村村民的竹排便逆流而上,驶向神留之地。
说来也奇,当大伙接近神留之地时,已是接近正午时分,但那地方却依旧弥漫着浓浓的氤氲水气,既显得格外神秘,也带着几分诡异。特别是那溪中的鱼群,在经过之时,还是纷纷跃出水面,想靠近,却始终不敢游太近,仿佛生怕打扰到什么似的。而且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白鹤,也成群结队地停留在不远处,仿佛等待主人喂食一般。
经过洪水冲刷后,溪边的芦苇丛也是东倒一片西歪一群,而那神像,便是被包裹在芦苇丛中,隐约只能见着头部。或许也正因被水草芦苇环绕,那一带本是水势湍急之处,却没能冲走神像。
“大伙们,前面芦苇太过密集,竹排恐怕是不好开近呀。”陈心田望着远处的神像,正为如何靠近神像而发愁。
“不怕,我们出门特地带上砍柴刀,我来开路。”原来,随队前来的几位村民,因为洪水缘故,家中已无粮无柴,原打算是准备上山砍柴,半路得知神像之事,也就带着家伙一起过来,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于是,在陈心田的组织下,三四个村民便将竹排驶向前排,并开始清理拦路的水草芦苇。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左右时间,路终于被清理出来了。
在接近神像之时,陈心田带着大伙望着神像,行了一个鞠躬礼,并念道:“神明驻留我们百里村,是我们村的荣幸,还请允许我们为大神清理周身污垢杂草,另择风水上佳之地供奉。”
正当大伙清理完神像周遭杂草,并放绳套在神像身上,准备一起拉抬上船之时,却发现怎么也拉不动,彷佛是被什么卡住一般。这时,也正好大伙可以近距离观看神像,发现神像高约八尺,宽三尺,木制结构,雕工精致,像是一位神官模样,保存的还算完整,但从脱落的面漆上来看,这尊神像不像是新近之物,估摸着也有数百年历史。
“大伙有没有发现,好像在看着什么?”一位村民在盯着神像好一会儿后突然说道。
“神像驻留之地,必有因由,如今拉抬不动,应有深意。”一路上默默不语的陈玄化听到村民的话后开口说道,“我观神像目光如炬,确实在看着什么一样,问题应该就在这上面。”
陈玄化说完,便照着神像目光所向之处望去,村民们也是跟着往远处望去。这不看还好,一看,都吸了一口气。为何,因为那神像目光所望之处,正是神岩山,这神岩山来头不可小,在当地民间许多鬼神传说都与之相关。
神岩山算是樟溪镇最高的山峰,连绵五座山峰,远望过去,就好像一面城墙耸立,峰顶脸面轮廓看起来,就像是一张人脸,因为山峰陡峭缘故,当地村民几乎没有敢攀登上山,除了一些采药的医师与药农,偶尔出现在山腰处的岩石处,但基本都不会再往上爬,因为稍一不慎,将会落个粉身碎骨的危险。
神岩山离大樟溪不算远,应有五六公里的山路可达,中间还间隔着数座小山丘。当地民间传说,山上应有神灵居住,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确实有个修道之士,在百里村稍作停留后,说要进山修行,还真是一去不复返。往后传言更是玄奇,因为据说有个渔夫带着小孩打鱼时,小孩不慎落水,被水流冲走,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