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会是·········”一名古稀老人道,面上褶皱暗藏着道不尽的丰富阅历,像是想起了什么,惊疑问道。

    皱纹轻抖,竟是有了几分恐惧之意。

    “哎········治安虽严,但马贼确确实实有啊!甚至强的连官府都不愿出兵讨伐啊!”大汉叹道。言语之中,充满了对未来镖途所预见的坎坷忧虑。

    “真的是那个地方的马贼吗?他们不是说好二十年不动浔阳地界百姓的嘛!”老人听出了他话里暗含之意,连忙问道。

    话速急促,有了数分希光,恐惧参杂其间,像是不愿听到某种事实一般。

    “不是他们,还有哪个山头的马贼能不惧江州提督李大人,也只有他邙山啊!二十年,又岂是说不掠杀百姓就了的!”大汉说完,眉间更愁了。

    ’邙山‘两个字眼一出,竟是将人流奔涌所有的吵闹顿时静了数个刹那,方归奔腾。

    老人眼中闪过几分颓然,一屁股坐回了原位,久久不言。那两个字,是他一生之痛,是浔阳城百年之痛。

    邙山,位于江州东南,起自藩阳,沿着岷江两岸绵延数百里,前近金泉,后靠浔阳。

    邙山临水,分隔江州数地,又有丛山峻岭,苍苍古木,是以为江州府地东南的一道天然屏障,兵家要地。

    江州为周国经济要府,首重经,再重武。所以这邙山之上,不过是被前任提督派有数个百夫长带着一干麾下,镇守此地。

    浔阳虽是鱼米丰余,这邙山之上却是穷山恶水,就算是接连岷江,这队守兵供应都是补而不足。

    层层官僚剥削,加之路途遥远,这军饷竟是时断时续,其中银两甚至是比之规定额份少了数倍不止。

    前无接济,后无对策。无奈之下,那几名百夫长坐下一合计,竟是想出带领守兵掠夺乡民之财的想法,但也只有此举救得了麾下兄弟了。

    随后几个月中,几名百夫长轮流带人袭击村落,带有一应财物,换取自己所需。

    起初,这些人尚还有几分良知,只抢财物,不夺人命。可谁知,这件事不知怎么便捅到了江州知州的耳朵里去,盛怒之下,却也只是派人通知江州浔阳提督一声,不再去管。

    官兵两不相涉政,是周国开疆太祖所定的规矩,他可不敢触之一二。

    怪就怪在这浔阳提督身上,他不过是借太祖余荫多得这么一个官职,只顾刁钻经营,讨好顶头上司江州总镇。未去理会,只是将本就不多的军饷克扣了下来,用作消遣玩乐浔阳烟花名地’万花楼‘之用。

    最后的一根稻草被压断,邙山守军一怒之下,血洗了浔阳地界十数个大小乡村,鸡犬不留,立威给了那提督看。

    此事一发,提督再如何混账儿,也是雷霆大怒,急是点兵提将,奔着邙山守军杀来,势要除了心中之患。

    玩乐之事远胜他人,可这行兵打仗,他却是不如几个区区百夫长的臭皮匠,到了邙山,竟是扑了个空,哪有守军半点人影。

    而此时的邙山守军,却是乘着浔阳防务空缺,竟是伪造文书,命其城门大开,随后·······屠杀了浔阳外城千余百姓!

    事后,血泪哭号,腥风呼啸,一片惨不忍睹之色。老人便是那场劫难中,幸存下来的一员。

    提督回了浔阳,见如此惨状,顿时脸色数变,晕了过去。及至醒来,已是在轧头台上,血溅刑场。

    而这一伙邙山守军没了退路,索性落草为寇,祸害四方。好日子不长,一名由国都吏院下派的李姓官员一雷厉风行之势,带着江州总镇辖兵亲临邙山,欲剿灭守军。

    奈何山路崎岖,战马难行,又是陷阱无数,未得山腰,先是损兵折将。而守军的那几名百夫长也是深知自己兵力远逊于对方,如若那位李大人狠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