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的世界里有,地球上有,银河系有,别的星系有,宇宙有,虚拟世界有,都有!地球在银河系的南赡部洲,地球上本身也有四大部洲,不冲突的。
后人记载“昆仑距嵩山五万里也,地之中也。”明确说昆仑山离嵩山有五万里远,是盘古大陆中心最高的山,而中岳嵩山,则是当时中原地区最高的山。注意,这里的一里为三百步,约为250米左右,约为后来一公里的四分之一,五万里相当于一万两千五百公里,乞力马扎罗山和嵩山的直线距离约是9191千米(公里),在盘古大陆分裂之前,两者相距约为8000千米(公里),从陆地上走过去,由于地球是弧形的表面,还要经过很多山、很多河,绕来绕去,差不多就是一万多千米(五万里)。同理,十万八千里相当于两万七千公里左右。上古时,从南赡部洲的行政中心到西牛贺洲的行政中心,从陆地上走过去的话,要绕盘古大陆大半圈,这曲折的路程就是十万八千里。因为地球是弧形的表面,遇到山水还要绕很多路程。
吴承恩写《西游记》时套用了上古资料的说法,并不是后来“长安”和“西天”的距离。《山海经》中经常有去岸十几万里的说法,那是指海路绕行,哪怕就是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到东方中国,也要绕过非洲好望角,以海路的距离参照,而不会说直线距离。
《易经》中源自伏羲的先天八卦的方向也表明上古方位和现在是相反的,都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地轴有过变动。周文王为什么要把先天八卦改为后天八卦?因为他意识到方位不对!史前文明记录的方位和现在的方位确实不同,接近相反,那是因为禹整理完《山海图》以后,重新定义了东南西北,和上古文明的东南西北是反的。之前为什么没有急于修订方向?因为这是很麻烦的事,地球反方向自转以后所有的地理资料都要改,不改的话影响也不大,后来发生了盘古大陆分裂,世界地理格局完全变样以后,才索性全部改了。
《彝族源流》记载,远古的时候宇宙忽然颠倒了一次,日月倒着出现了。去除传说中的水分,那么,就是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生大变化了。《淮南子》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就是说在久远的过去,地轴倾斜,方向变了需要重新定义,大地裂开,月球远离,所以影子不再覆盖陆地,陆地也不像以前那样周全,火山喷发,洪水泛滥成灾。
河图洛书、紫微斗数、太乙数、七政四余、六壬、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新旧资料都说明,东南西北方位对调过。
河图和洛书里,空心的圆代表天,实心的圆代表陆地。
河图以东非为中心!对应盘古大陆地图。五组实心圆2、4、6、8、10,代表五块陆地,即四大部洲和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大陆),其中2指南方的南赡部洲(以东亚为代表),4指西方的西牛贺洲(以澳洲为代表),6指北方的北俱卢洲(以南美洲为代表),8指东方的东胜神洲(以北美洲为代表),10指中心附近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大陆)。
洛书以后来的中国为中心!对应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只有四组实心圆2、4、6、8,因为大西洲已经沉没,所以没有10。其中2为西南方向的非洲,4为东南方向的澳洲,6为西北方向的南美洲,8为东北方向的北美洲。
(当非洲为中心时(河图),中国为2。当中国为中心时(洛书),非洲为2。其他数字代表的陆地不变,4一直为澳洲,6一直为南美洲,8一直为北美洲。)
从河图和洛书可以对比看出,“天(月)”一直没有变化,“地”发生了变化!地的变化正好可以对应盘古大陆的解体漂移!
1905年,法国的地球物理学家伯纳德布容(beardbrunhes)把在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