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号宇宙之主附体到很多圣贤身上,开始重新修行,参禅悟道。

    第一个被二号宇宙之主附体的人,非常非常地有名气,圣人孔子也得向他求教。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孔子是怎么评价老子的呢?孔子说:“鱼在浊水里吃东西在浊水里游,螭在清水里吃东西在浊水里游,龙在清水里吃东西在清水里游。”吃东西比喻吸取精神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生活在凡俗的世间,吸收凡俗的思想和精神,屈指可数的圣人也生活在凡俗间,但思想境界不在凡间。而身心都不在凡间的,就是隐居于世外的老子,他才是最高明的,他才是龙一样的人物。”

    凡俗间,随波逐流、叶公好龙的凡人太多了。只是嘴上说喜欢真善美,但他们不会按真善美的要求来提升自己。世界上俗人太多了。老子就是不俗的人。

    老子本来是周朝的史官兼王室图书馆的馆长,他看了大量的古书,看了好几十年,到七十岁时,悟道,他退休以后,西去之前,隐居了一段时间。一般人不会被老子接见,只有像孔子这样有基础和有悟性的人,才会受到老子的接见。

    老子的知识量非常多,如果说,把知识含量进行量化的话,老子的知识量为120点,他悟出来的东西有200点。而孔圣人的知识量为80点,很多都是照搬之前的知识,就算有些许改进,,不管。说了也没用,管也没法管,管不了。所以叫不可说。

    老子悟出来的东西,不可说,说了也实现不了。包括到了21世纪,同样实现不了老子说的那些,要到22世纪才行。但是老子悟出来的东西,是存在的,只是人类的科学暂时实现不了,也证明不了。所以老子说“道”不可说,因为没法说超越人们认知的东西。一般人听不懂老子说什么,孔子也只能大致消化老子说的东西,时代局限和各种局限下,老子只能无为。

    老子如果是皇家太子或是21世纪某国首富的儿子,也许可以有所为甚至是大有可为。人们理解不了老子的东西,老子只好无为不辩,因为他没有现在的条件。现在可以争辩,争辩的目的是为了让有缘人看到。现在在网上发贴以后,争论可以顶贴。贴子也可以长期保留。很多人包括有缘人都可以看到。尽管有缘人很少,也值得去做。老子在当时要是和人争辩,早累死了。

    老子比孔子懂的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孔子不是一心做学问,孔子有欲望,要生活,要当官,要进行社会实践。孔子忙得连自己的东西都没空做,孔子的讲话、理论都是由别人整理、发表、出版的。而老子呢,潜心做研究、做学问,几十年如一日,而且还自己写论文。前面说过,老子是周朝的史官,看了大量的古书,看了好几十年,到七十岁时,总算看完了,他也大彻大悟了。他的学问在当时全世界也是排第一名的。

    老子悟到什么了?原来人类文明可以很发达,但是,如果偏离了轨道,就会在一夜之间毁灭。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因为他看的书是三皇五帝甚至更早时候的史前文明的书。后来这些书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烧没了。就剩下《山海经》《易经》《黄帝内经》等不多几本了。

    二号宇宙之主在中原学得差不多了,祂又附体到释迦牟尼的身上学习。释迦牟尼本来是一个小国的太子,那个小国现在在尼泊尔附近,而尼泊尔、印度、中国西藏的交界处是板块活动的地带,那里的地下有重大的秘密,这些秘密就包括史前文明的资料。

    亚特兰蒂斯文明所在的大西洲在印度洋,苏美尔文明最先进的城市在印度大陆上,当月球远离时,地球盘古大陆分裂,大西洲被印度大陆漂移时顶了过来,顶到了现在的尼泊尔的地下。史前文明的东西,那些什么废墟呀、遗迹呀,遗物呀,在大陆漂移的时候,有些重的就沉得很深,有些轻巧的就翻上来了。人们后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