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本书——《吕氏春秋》。成书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好几遍。他为了精益求精,又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秦国国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消息传开后,文人学者蜂拥前去,也有一些中原各国的游士宾客,其中不乏有经天纬地之才的饱学之士,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说明《吕氏春秋》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但是在当时,此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另一方面,或许人们敬畏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人愿意出头挑错。总之,这样一来,产生的轰动效应非常巨大,《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从此远播各国,妇孺皆知,流传后世。吕不韦的目的达到了。

    吕不韦兴冲冲地把《吕氏春秋》最新版带到皇宫,请“秦王”过目(学习)、指点(认同)。圣帝尊看了之后,对吕不韦大加赞赏,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对吕不韦的一些疑惑作出了解释。比如,吕不韦有个疑惑就是《吕氏春秋》中说大禹时天下有1万多个国家,而商汤时才约有3000个国家,周时就只剩下了约一百个诸侯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变化?

    圣帝尊给吕不韦解释:除了大国合并小国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大禹时正是盘古大陆刚刚分裂的时候,盘古大陆上有1万多个国家。商汤时只能管理到亚洲和欧洲的3000多个国家。周时由于接手的是反王四起的烂摊子,也就只有中原地区还算不错,其他比较偏远、落后的地区直接就抛弃不顾了,所以周时开始只有约一百个诸侯国。而现在的秦国就更小了,是由十几个小诸侯国慢慢合并而来的。

    吕不韦听完后,似懂非懂,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一直不知道商朝的闻太师远征的北海在哪儿,因为中原地区的北面并没有海啊!”(《封神演义》第一回讲商朝太师闻仲征讨北海)

    圣帝尊继续给吕不韦扫盲:商朝时所称“北海”的“北”,依据禹重新设定的方向,在亚欧大陆的北面,即“北冰洋”,(北海地区即现在的俄罗斯和蒙古一带)。商朝以步兵为主的军团从中原地区到北海地区行军打仗,光是来回的路程就要走两三年,闻太师平乱一共用了十四年。(后来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的距离跨度更大,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骑马都要走一年。)

    吕不韦又问了一个问题:“大王,那周天子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是怎么回事?”

    圣帝尊回答道:“他见的西王母就是埃及艳后,而瑶池本来叫遥池,因为它离中原很遥远。周天子从文王至穆王,始终只能称王,不敢称皇帝,商朝和夏朝也都是只能称王不能称帝。周穆王去东非一是为了寻根问祖,二是为了证实一件事,因为古籍中记载,大禹传下秘令,从他以后,人间只能有王,不可有帝,除非天上之神再临凡间,附体到人王身上,人类才可再次称皇帝。不尊天命,会有灾难。商纣王再狂,也只能是王(哪怕就是两千年后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其领袖也只能自称国王)。”

    吕不韦纳闷了,大王怎么突然懂得这么多呀?吕不韦像不认识似的看着秦王,将其惊为天人。于是他又提了一个最难的问题:“臣闻史书中说女娲娘娘在自己生日那天去火云宫拜见三皇,返回后发现商纣王有错,于是想让其灭国。据臣所知,三皇曾经是人,而人又是女娲所造。那么请陛下分析一下,为什么女娲娘娘过生日,不是别人来拜见自己,反而要出门拜见自己造的人?”吕不韦心想:“如果你知道上古轶事的话,那我可就真怀疑你不是凡人了。”

    圣帝尊索性摊牌,详细解释、娓娓道来:“三皇是圣星人圣帝尊、冰魄炎魂、银针的附体人身——黄帝、伏羲、神农。女娲则是冰魄炎魂的另一个身份,因为神级生命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身份。女娲的雕像在人间接受人类的膜拜,那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