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鼎就相当于得到了全天下的宝藏。”后来人们争夺的并不是鼎,而是鼎上记录的宝藏,鼎之所以成为国之重器,是因为上面的信息(数据)值钱!自从《山海经》从王室流传到民间以后,鼎就只剩下了象征意义,更何况那些鼎只是仿造品,并不是真品。所以有脑子的人好好想一想,一个做饭的东西怎么可能成为国之重器?当时生产力水平其实并不低,大家并不缺吃少喝,难道就等着吃大王锅里的那口饭吗?控制了做饭的东西就可以控制人吗?况且当时有很多东西是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可以直接吃,并不需要煮熟。

    如果传说中的九鼎是青铜器,《山海图》是普通的地图,那么要表示出那么多的图,九鼎得做多大啊!而且青铜器也表现不出那么多色彩的图。所以,传说中的九鼎绝对不是青铜器!

    《山海图》从最初的智能影像资料,慢慢地流传为图片、文字等形式。流传的过程就像后来综艺节目里面的游戏一样,第一个人看到一个成语(事物),然后描述给其他人,人传人,结果描述得越来越变味,当最后一个人听到以后,根本就不知道描述的到底是什么事物了。后人看不明白《山海经》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山海图》录于鼎上!鼎被后人神化了。鼎其实不值钱,《山海图》才值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内容值钱,数据值钱!这就像我们现在经常用的手机,虽然打电话是手机的基本功能,但很多人离不开手机,已经不是因为手机能打电话了,而是因为离不了手机上能显示的各种内容。《山海图》是大灾难以后的地球使用说明书、全球藏宝图。《山海图》流传为《山海经》以后,人们已经认识不到《山海经》的真正价值了。《山海经》不但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可以证明上古中国曾经统一全世界,现在的中国是上古中国的正统传承。鼎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鼎其实只是一种象征,九鼎象征九州全天下。得到了九鼎,就可以得到《山海图》完全版,解读以后就可以建立一个“上古中国曾经统一全世界的理论”,使上古中国的正统传承者——现代中国利用文化实现伟大复兴,再次统一全世界,让全人类携手进入新纪元。《宇宙通鉴》就是完美解读《山海图》的书,比《山海经》更宝贵!)

    后来夏朝时用上古中国(古埃及)的圣书字把天下藏宝图《山海图》转化为天下藏宝书《山海经》,商朝时用甲骨文进行转录。《山海经》中讲众帝之台在昆仑东北,昆仑是非洲,金字塔(众帝之台)就在非洲的东北地区。

    本来古埃及(上古中国)有纸——莎草纸,夏朝《山海经》诞生时,制造莎草纸的技术已经失传了,因此人们才把《山海经》记录在木片上。由于当时的人们进行转录非常困难,所以只要能用一个字把意思表达清楚,就绝不用更多的字。

    《山海经》里的《山经》记录了盘古大陆上的500多座山和300多条江河。《南山经》被放在最前面,记录着南赡部洲(亚洲和欧洲,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山系,所以后人误以为《山海经》的四部《山经》讲的范围都是中国。其实《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讲的是其他大洲,《西山经》记录的是西牛贺洲,《北山经》记录的是北俱卢洲,《东山经》记录的是东胜神洲。《中山经》记录的范围是盘古大陆中心须弥山周围地区。《山经》用的是史前文明的方向(地磁没有翻转前的方向),后人补充的《大荒经》用的是后来的方向(现代方向)。

    《南山经》为什么会被放在最前面?按照正常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顺序,为什么不把《东山经》或《中山经》放在最前面?《禹贡》是中国地理学的开篇之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对中国地理学和地图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是以北为上的格局,先写北,上北下南,从北到南。同样成书于战国时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