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区别。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之高,要达到这么高的生活水平,当然有同样高的科技水平做支撑。)
苏美尔文明不但有二维码技术和电子书,甚至尝试过研发制造机器人。苏美尔文明积累的机器人技术后来献给了内陆文明的蚩尤阵营。蚩尤和黄帝大战时又开发出了金属机器人,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苏美尔国的首都建在世界最高的“苏美尔山(印度佛教中音译为须弥山)”的旁边。火星人传授苏美尔人科技时透露过:在“苏美尔山”的山顶上曾有一座通天塔,后来断裂了,以致人类再也上不了“天”了。苏美尔人暗暗记在了心里。后来,他们的科技足够发达了,就想代表人类重新上“天”。他们按火星人提供的图纸开始修一座前所未有的通天塔(传说中叫‘巴别塔’),这是一艘塔式飞船!在通天塔飞船修到一半的时候,苏美尔人美好的梦想破碎了,因为他们的文明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
沿海文明(包括了古印度文明的苏美尔文明)不是毁于天灾,而是毁于人类的自相残杀——5200年前的核战争。古印度史诗中记载:“敌人先挑起了战争,神(火星人)鼓动阿尊那迎战。但神(火星人)不直接参与这场战争(因为敌人是圣星人扶持的亚特兰蒂斯人,火星人不知道此时亚特兰蒂斯人已经叛变了圣星人)。敌人射出了普通*,阿尊那采用了反制技术,令普通*挑头回射敌方,敌人被普通*摧毁。”敌人恼羞成怒,动用了装载核弹头的*偷袭,摧毁了沿海文明的多座重要城市(下节对核大战有详细介绍)。
沿海文明(包括了古印度文明的苏美尔文明)的人类失去了家园,逃难者流落到盘古大陆中部地区(后来的东非和中非地区),加入了内陆文明的蚩尤阵营——下埃及。内陆文明当时分为两个阵营,蚩尤统治的下埃及(东非和中非),黄帝统治的上埃及(西非和北非),《三皇五帝》章节会详细讲解内陆文明。
人类内部核战采用的核武器是比核裂变武器要绿色环保的核聚变武器,所以环境恢复比较快。就算是这样,在核战争过后,受到核污染的沿海地区还是出现了变异的动植物,海陆空各个种类的都有。后来它们被人类记录到了《山海图》中,即《山海经》中的某些怪兽。变异的基因不稳定,传了几代就消退了,再加上环境的变化或者人为的破坏,这些怪兽就逐渐地灭绝了。
《山海经》是人类根据《山海图》编写的,里面那些奇奇怪怪的物种是后人看着图来描述和形容的,比如,有些是受到了人类核战争的污染而产生的,有的是圣星人的试验品,还有的是中原人没见过的存在于其他地区的物种,根据记载加上想象,然后重新描述出来的。比如大象灭绝了,但是野猪或猪还存在,所以后人在描述的时候,会说这是一种长鼻巨野猪,或长鼻獠牙巨猪。
第四次人类文明就是以核战争毁灭沿海文明的岛屿文明,也叫亚特兰蒂斯文明,由饮食文明的探险者在盘古大陆之西的海中巨岛(大西洲)上建立,这个巨岛(大西洲)位于后来的印度洋。风蛇灾难后,火星人悄悄地帮助沿海文明,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为了制衡沿海文明,让人类历史回归正常的轨道,圣星人对亚特兰蒂斯文明进行了扶助,使其文明水平甚至超过了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明,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亚特兰蒂斯人最后误入歧途,引发了人类核大战,破坏地球环境,甚至背叛圣星人,最终触怒了圣星人。作为惩罚,亚特兰蒂斯文明所在的巨岛被圣星人沉没,代表第四次人类文明的亚特兰蒂斯文明也就随之毁灭了。
第五次人类文明就是内陆文明,也是在7200年前建立的。在第二次人类文明饮食文明被风蛇灾难毁灭后,位于盘古大陆内陆的幸存者建立了内陆文明。当时断电、断水,在储备的物资消耗完后,他们很快就退回到了原始社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