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就是木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有极少部分星体碎块在天体冲撞的强烈影响下发生了核聚变成为炽热火球。这些星体碎块四散向无穷宇宙,有些向地球所在的方向直冲而来,其中包括炽热的火球。(后来人类科学家用电脑模拟发现:小行星带原先是一颗行星,目前小行星带所拥有的质量仅为原先行星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物质在原先行星爆炸时被抛射出去,目前残留下来的小行星带所有天体的总质量合在一起相当于一颗直径约1500公里的天体,约为月球直径的一半。)

    数以万计的小星体碎块被地球引力捕获,运行轨道低于月球轨道(高于月球轨道的飞走了,和月球轨道一样的被圣星人摧毁了),冷却后成为具有特殊轨道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有时围绕地球运行,有时又会回到小行星带围绕太阳运行。其中有些较大的炽热星体碎块一直没有冷却,它们稳定运行在距离地球800千米左右的近地轨道上,不再回到小行星带,它们就是后来人类所谓的金乌。(后来这些金乌被圣星人处理了很多,因为会对地球人类构成威胁,只留下了九个大的且没有威胁的,轨道高度为800千米左右,用来给人类提供光和热)

    当然,还有大量的星体碎块进入大气层,和空气摩擦后燃烧着砸向地球的陆地和大海,每个星体碎块的撞击威力都相当于几亿吨*。数百亿吨尘埃和烟云把地球团团地笼罩起来,隔断了阳光照射,导致内陆和海洋气温骤降,造成了长达数月不见天日的黑暗和极度严寒,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完全中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本来很高,所以动物体型很大,植物也很高大,但现在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很多大型动物都憋死了,没憋死的也由于植物变小,不够吃,饿死了。

    地球表面的环境在短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恐龙当然也撑不住,不是憋死就是饿死,很快灭亡了。有80%的地球动物灭绝。适者生存,存活下来的大部分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圣星人创造并投放在地面上的生物智能机器人里,用恐龙的身体材料制造的也全灭亡了,而具有哺乳动物基因的却幸存了不少,具有猴子基因和猿基因的占百分比最多。圣星人于是总结经验,今后将重点试验混杂哺乳动物(主要为猴子和猿)基因的生物智能机器人,其中有一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生物智能机器人脱颖而出,那就是后来的人类。因为玛雅人已经非常适应地球环境,所以圣星人在造人时还参考玛雅人,给人类集成了玛雅人的部分基因。所以后来人类生下来后一开口都是叫“妈”,而且发音还都极其相似。

    还有很多星体碎片进入了太阳,引发了猛烈的太阳风暴,巨大的“风眼”在太阳表面肆虐并向外不断喷发,也使圣星人的月球飞船的各种设备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圣星人这时面临资源紧缺的困难。飞碟几乎全损坏,只有三架是完好的。而用来采集资源的生物智能机器人几乎全被毁灭。地球环境很糟糕,不适合再去采集资源。

    为了节省资源,圣星人用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创造了一台超级生物电脑(宇宙模拟器的前身),可以构建和现实一样的虚拟世界,存储器由稳定性最好的dna生物材料构成。圣帝尊号召所有圣星人:“放弃躯壳,把意识上传到虚拟世界中。等地球环境恢复以后,有了资源,再生产新的躯壳和下载意识到新躯壳中。”

    所有圣星人一致拥护支持领袖们的决定。

    圣帝尊以身作则,第一个进入虚拟世界。银针和冰魄炎魂是最后进入虚拟世界的,因为他们需要把一切都安顿好,需要设置月球的运转模式和武器防御系统,需要设置意识唤醒时间和躯壳解冻时间,因为他们还冷冻了两具躯壳,为将来重生到现实世界做准备。冷冻太多不行,因为太费能量。有两个复活就够了,他们可以再生产新的躯壳,让所有人都回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