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去演算才能完成,石飞汉要走的就是以科学的手段去导演数理的不等式。
在学校里,石飞汉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艺青年,唐诗宋词他能倒背如流。而他最喜欢的是这首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与石飞汉自小玩沙煲长大,从石头村走出去的《广东农民报》记者石书荣,还依稀记得,有一次,他不约而同在村里见到石飞汉,偶尔提到这首《沁园春·长沙》,他像变了另外一个人似地说:“读初中时,这首《沁园春·长沙》是他最为喜欢的诗词之一。”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点评:自古文人墨客多有旷世之作,诗人这首《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作者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作者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充盈着青年时期年轻人热血沸腾,指点江山的抱负与情怀
听着石飞汉的精彩点评和这么清晰地说着作者写该诗时的时代背景,石书荣感到十分惊讶且有遇知音的感觉。1977年7月,我国恢复高考后,石书荣就在那年考上了大学,在中大这所知识多得要溢出来的高等学府深造了四年,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时代最喜欢的就是这《沁园春·长沙》。
于是乎石书荣顺着他的话题: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该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作者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c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这首诗词,石某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c苍凉c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该诗词的开篇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作者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作者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
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c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诗人的博大。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c辽阔c巍峨c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使其独步诗坛,《沁园春·长沙》便是其中之一首。
石飞汉见小时的伙伴能如此恰当地接过他的话题且能生发开来,犹如俞伯牙遇钟子期,兴冲冲地走了过来,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石飞汉恢复情绪后,兴致勃勃地又说:“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交融越来越紧密,改革开放更是给社会主义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最后,石飞汉背诵了该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