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类别:历史作者:佚名
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c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封爵制度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传统的看法认为起源于夏代,但这种看法已被否定。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起源于商代。商代疆域分为内服与外服。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则分给侯c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另一种意见认为,商代的分封并不等于封爵。因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妇c子),有外围边防之官(侯与伯),还有近郊耕作之官(男与田)等几类人。侯与男并无严格区分,也无等级之别。即使到了西周,公c侯c伯c子c男也只是国君的通称,并非爵禄。直到战国时代,才有公c侯c伯c子c男五等爵。实际上,封爵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于所取标准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战国时期方才完备。
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者仅是王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c关内侯c大庶长c驷车庶长c大上造c少上造c右更c中更c左更c右庶长c左庶长c五大夫c公乘c公大夫c官大夫c大夫c不更c簪□c上造c公士。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秦始皇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西晋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c亲王只封与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镇国将军c镇国中尉等名称。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贝勒c贝子是满语“天生贵族”的音译。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c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西汉c西晋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c行政权,势力逐渐膨胀,先后酿成“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c“靖难之变”等,严重威胁着皇权。在其他时期,爵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c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c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c交纳贡税c朝觐述职等义务。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类别:历史作者:佚名
中国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c地方政权机构及其职官设置等制度。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c郡县c州郡c道路c行省五个时期。其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分封制指夏c商c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c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西周还有“六乡六遂”制度。但这个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