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强的喜事都很高兴,杨吉祥瞅着唐金霞商量着说:“志强他娘,你看家里还有啥没准备好的,你跟大姐商量商量。马上就要到架子底下了,别有啥遗漏的,到时候手忙脚乱的别耽误了。明天我和大哥c铁圈儿到猪场多备些饲料,对了,文娟明天也回来,让她和媛媛给你搭把手。志强把刘隽送回去,让人家闺女也回家准备准备,不管咋说这也是一辈子的大事。”

    “好吧,你把猪场的事先整理好,嘱咐吉峰兄弟定好餐车,明天你去镇上看看,把接亲用的谢娘礼准备妥当,家里的事就不用管了,哈哈哈”唐金霞这些天在家里把该准备的基本上准备的差不多了,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志强,明天你到你老丈人家就别在那里吃中午饭了,早点回来,咱家里还有好多事儿还没做了,回来把咱家这几个院子打扫利索了,再把每屋的火炕烧热了,大冬天的亲戚们和客人们到时候都来了得有个歇脚的地方。”杨吉祥好像还有许多要嘱咐的话。

    大家认真的听着杨吉祥这位家庭领袖有条不紊的战前部署,纷纷点头称是。

    晚饭前刘隽和陈媛媛推着电动自行车有说有笑的走进大门,看上去陈媛媛精力十分充沛,在县城里生活习惯了,乍一来到农村就如同飞出笼子的小鸟儿,欢蹦乱跳走到哪里都安顿不下来。这次来将军营又有刘隽作伴更是不亦乐乎。

    清晨,阴沉的天空没有一丝的风吹草动,散碎的雪花静悄悄的从空中飘落下来,懒洋洋的钻到村庄的每个角落,辛勤的庄稼人们忙着收拾着农院里的家什,女人们也跟着起来忙着做早饭。

    韩杨早早的起来,把两家的院子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吃过早饭就喊着陈媛媛出去忙别的活计去了。韩杨的母亲杨玉萍因视力上的问题,跑东窜西穿针引线的细活是干不来的,几天来手拄拐杖问这问那提醒着大家,就怕出现什么遗漏。

    自从韩杨出世以来,她几乎就没再去庄稼地里干过活,只是在家里里外外随便摸索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重体力和精细的活也都用不着她,平时连买衣服也是有文娟和唐金霞代劳,她很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里,丈夫韩宝庆对自己和年迈的双亲关心的无微不至,杨吉祥和唐金霞夫妇待自己像亲姐姐一样,生活上嘘寒问暖。烧柴进院,打粮入库,两家的地一起种一起收,二十多年了始终如此,就好像不分家的亲兄弟。眼前志强就要结婚办喜事,两家的大人孩子都忙得团团转,自己有手有脚却帮不上忙,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自从韩宝庆承包了砖窑厂后就经常不回家,现在和杨吉祥养猪养羊,每天也是忙的站不住脚。父母年事已高,丈夫多次提到要二位老人搬过来住,双方可以相互照应,老人总是说再过两年吧,其实和老人住的房子相距不过百米,如果家中有什么事,全仗着志强妈一个人东跑西颠。她时常幻想着有一天重见光明,看一看久违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帮一帮多年来善待自己的好人们。过去自己身体好的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从小两位老人非常的疼爱自己,又没有啥兄弟姐妹,长大后她知恩图报。不管是家里家外,场里地里的活,农家活都会干,几乎是样样精通。可现在光剩下着急却帮不上任何忙,她自己咳声叹气的独自一人坐在屋内。

    “萍妈妈,大妈妈,姥姥,姥姥”此时院内有一位女人和一个孩子的喊声传了进来。

    杨文娟一大早就带着四岁的儿子回到了娘家,她先去看望了爷爷奶奶,回到爹妈那里坐了一会儿,就拿着给杨玉萍买来的东西过来了。

    杨玉萍听到了她们的喊声急忙拿起拐杖往外迎,可文娟的儿子小斌斌喊着姥姥已经跑到了堂屋,文娟抱着东西在后面跟了进来:“大妈妈,我今天来的早没带什么,刚在小卖部给你买了箱鸡蛋,到时候您自己煮着吃还方便,这蛋糕软软火火的啥时候吃都行。”说这话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