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茫茫林海,蜿蜒起伏;山泉瀑布,千姿百态”c“晨曦中,山巅岚雾轻移漫转;夕照下,碧水青山,霞光辉映,处处是鸟语花香c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象”。垦殖场自是以木材加工为主,“珍珠泉酒”也是远近闻名,茶叶生产方面却一直落后于其它公社,此次在垦殖场扩大茶场规模,算是场里增收的重要举措。

    但秀水村如此热闹却是因为水库。去年,为了缓解灌溉c防洪及用电的严峻形势,经上级研究决定,在婺源大游山c珍珠山和乐平的历居山区域兴建大型水库,命名为“共产主义水库”,工期为十八个月。秀水村负责的是北干渠的五条支渠,要完成任务,仅凭本村劳动力绝无可能,经报批,村外劳动力加入,开春后便要卷起袖子大干一番。

    “共产主义水库,这名字取得好啊社员同志们哪,就在这大山深处,聚集了四万劳动力,四万,一个军的人马这是什么概念?前些年西北那场战争双方的总兵力就是这个数”陆大明咳了声,他最好讲部队的事,在这场合似乎不大合适:“四万群众,众志成城,气吞山河,主席说,与天斗其乐无穷,这就是了!”稍稍一顿,声音高亢:“主干渠和北干渠长两百里,支渠一百七十五条,全长六百里,咱们秀水大队负责五条,十八个月峻工。实际困难摆在这,工期紧,工程大,工段作业难度艰巨,施工人员不足,但是”他目光坚毅,拔高语调,铿锵有力:“咱们不但要完成任务,还要提前高质量完成任务,同志们有没有信心?”连续三声,直到应答的声音整齐洪亮,方一挥手:“加油!下面来说一下分工安排五条支渠,秀水c董门c大源坞c汪村四个村成立四个突击攻坚小组,每个村负责修一条,上饶那边过来的同志负责一条,每个突击攻坚小组的负责人具体名单如下”

    “上饶攻坚小组组长江爱华,副组长凌安河”

    凌安河听得自己的名字,愣了愣,这“副组长”说穿了就是跑腿的活,负责联络协调,得马不停蹄的奔忙在各个小组,劳心劳力,但也是美差,至少不用做重力活,那正是他所欠缺的。

    “大哥,你是副组长啊”身边的老五扯扯凌安河的衣襟,雀跃着。老五大名叫凌安海,今年才十五岁,个子还没长开,横向发展却甚为迅速,很是结实。

    “小凌,往后咱们好好合作。”说话的正是组长江爱华,二十多岁,白白净净的,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

    “老江多多关照才是,一句话,你指哪我打哪,绝对服从命令听指挥。”江爱华的家离凌安河家不远,早前就见过几回,更何况两人算是初中校友,关系又近了些,凌安河感觉这学长同乡不错,说起话来也就较为随意。

    “乡里乡亲的,相互照顾,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干漂亮。”江爱华拍拍凌安海的肩膀:“老五,你说是吧。”

    老五松了松肩,闷声不响。乡下人农活繁重,偏生这江爱华肤色白晰,一看就是不怎么做农活的,像教书先生。不过,初中毕业呢,在农村就算是实实在在的读书人了,不像他,高小都没读完,勉强不算是文盲。也不知咋回事,在老五心里,这江爱华再怎么表现随和,总让他感觉不舒服,下意识的要与对方拉开距离。而他的大哥也是肤色白净的“文弱书生”,却是自动忽略。

    对于五弟的心思,凌安河多少有所察觉,却没说什么。老五身体好,有气力,正是发育长个的时期,在家老是喊没吃饱。吃不饱是普遍现象,凌家兄弟姐妹八个,十一口人吃饭,却只有六个劳动力,一天不落的出满工,所挣的工分也不足以填饱十一个肚子。婺源这边建大型水库,当地劳动力不足,便在周边招人,工分计算相同,但一工分却是实打实的一元钱,而且包住宿,条件相比好很多,自然成了香饽饽。竞争激烈,凌家劳动力富裕的好处占了便宜,得了两个名额。老三脚刚受了伤,老四要随着凌老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