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种人,是注定要被生活抛弃的。“某些人”当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哦,不,是前妻。
离婚,这个词似乎出现的愈来愈频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嘛,当然要与世界接轨,要向先进国家看齐且超越。什么城里城外呀,钱老先生若知道社会发展变化如斯,大抵是要将那部文稿付之一炬的。话说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婚姻当也如是,花前月下易逝,柴米油盐难为,当山盟海誓为家长里短替换,往日的甜腻便没了甜光有腻了。困了腻了烦了,爱也走了,只剩下婚姻的躯壳。争执自是难免,怕的是连争吵的兴趣也已不再,那么,究竟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而勉强将就,还是毅然决然的抽离出去找寻所谓的幸福?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种决择,太过折磨。好聚好散,说来容易,又谈何容易,只是最最无奈自我催眠的逃避方式。
凌锋从未想过自己也会加入离婚大军,就如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杨燕有所瓜葛。
他与她,犹如两条平行线,行走在两条似乎永远不可能有交叉点的轨道,毕业二十多年,就再也没见过面,自然不可能会有任何联系。
当青春的记忆渐渐模糊,眼角的细纹在不经意间控诉着岁月的冷血,他们再见了呃,是再次相见了。
相见,似乎应当感谢某个姓马的男人,是他一手创立了“微信”这个社交网络平台,其功能强大不必细说,最最关键的是能够跨越时空,无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涯亦咫尺。
再相见倒非刻意为之,乃是群应用发挥了神奇的功效,蛛网效应到了极致,一个拉一个,让失联多年的熟人重新取得联系必须感谢群主哪,不管有心或是无意,一个纯粹的群,满满的正能量,尤其是同学群。
花季少年,懵懂青春,跳跃飞扬,童真犹在,当年不识愁滋味,也或织梦在心间。同学间的感情大抵是纯粹无杂质的,尤其是初中同学。小学时心智未开,高中时太过自我,大学时雄心勃勃,唯有初中无邪真诚。人这一生,最难忘的回忆大多集中在少年时代,也就是初中时期。
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再聚首,几乎来自同一个乡镇,彼此知根知底,甚至好多是拐弯抹角的亲戚,没有隔阂,只有吁叹,感慨时光匆匆,光阴的流逝只会让昔日同窗之情彰显珍贵,对于再见唯有喜悦,亦或有遗憾。喜悦的是时隔多年,时光或能冲淡记忆,却总有太多细节铭记于心,幼稚的,冲动的,荒唐的,镌刻着成长的回忆,叫人如何能忘?细细想来,大声说着,恍如昨日,那是令人颤栗的感觉,再回首,真在弹指一瞬间。
人到了一定年岁,便爱回想以往。有这么一种说法,说人一旦开始喜欢回忆,那便证明已老了。却不尽然。回忆,是对过往的思念,年轮滚滚,沉淀积累足够,便愿意给自己总结,回忆,便是这总结的注脚。不惑之年,无论成功失败,终究会有些记忆难以抹却。
所谓同学聚会,最易勾起回忆。
再见杨燕,便是在同学聚会。
之前,因了同学群之故,他与她在二十多年后有了联系,没有多聊,也谈不上惊喜,就是寻常学友,君子之交。
再次相见,也没有过多交谈,互敬两杯酒,尽在不言中。
给凌锋的印象是,杨贵妃苗条了,优雅了,笑意收敛了,叫人心生亲近。
是的,她的美称便是“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用“杨贵妃”名杨燕,确实贴切。同姓,丰腴,很符合大唐审美只是,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普遍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在多半是面黄肌瘦的少年当中,杨燕不免有些突兀,嗯,鹤立鸡群
她性格开朗活泼,爱笑,笑的很大声,肆无忌惮,但给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