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要学会尽量用言语把怒气发泄出来,而不是用行为。父母要接受并尊重孩子的挫败感,同时还要坚持规范孩子的行为,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个不小的挑战。

    现实中,一些父母的行为也直接导致了孩子好斗。在中小学校里,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是常有的事情。可不少家长却在教孩子怎样去和同学打架斗殴。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在值日的时候不小心把同学的作业本弄地上了,同学来了后,就恶狠狠地让那个女孩赔一个新的作业本。两个女孩就因为要不要买个新的作业本发生了口角。“值日女孩”可能觉得心里委屈就向父母撒谎说,那个同学打了她。第二天“值日女孩”的父母就到学校去找那个女孩“算账”。夫妻俩直接到学校的班级里,把小女孩叫到教室外面,什么也不问,就开始暴打,一个拽着,一个打,导致女孩身残。这是多么残暴的行为啊!

    在打别人的孩子之前,为什么就不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打学校的学生之前,怎么就不去问问班主任老师?冲动的家长不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也葬送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和两个孩子的一生。伤残的孩子这一生将在痛苦和仇恨中度过,而自己的孩子以后怎样在学校里继续学习?她的一生又怎样度过?

    家长这样做不仅使事情变得更复杂严重,而且会给孩子留下极坏的印象:有了争执和敌意,那就会武力来解决!

    几乎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家长们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一定要记住处理事情的一个底线——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能伤害那个“坏同学”,而是像尊重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那个“坏同学”。同时要考虑所采用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她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

    爱孩子,就需要帮她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她制造麻烦。

    嘲笑,让孩子变得畏缩

    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女孩站在一套民房的2楼阳台上,双手抱着隔断墙,一只脚悬在离地面约四五米的空中,大喊:“非要让我上学,我就跳下去!”楼下一位中年女子眼中带泪,焦急地喊着:“孩子,快下来!有什么事和妈妈讲啊。”

    这位中年女士姓周,想跳楼的女孩小怜是她的女儿,今年8岁,在附近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小怜好动,总爱和同学打闹,经常被老师请家长。小怜学习成绩不佳,经常以各种借口逃学。而该女士和丈夫忙于做生意,一直没时间与孩子沟通。

    就在早上的时候,在周女士的“押解”下,小怜极不情愿地收拾书包准备去上学。走到该处时,周女士遇到熟人停下来聊天。聊完准备继续前进时,却发现找不到小怜了。突然一个声音从头顶飘来:“妈妈,你非要让我上学,我就跳下去!”周女士抬头一看,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女儿竟然爬到了二楼阳台上,作势要跳楼。担心孩子发生意外,周女士一下子慌了神,不知所措。

    小怜其实并不是真的要跳楼。在众人的劝说下,年幼的小怜说:“我不想去学校,同学都不喜欢我。”她说,父母做生意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她,她经常穿着脏衣服上学,有些同学就嘲笑她。父母也不管她的学习,想找人问问题都找不到,所以成绩一直都不好。

    就在小怜和下面的人说话的时,一位好心的年轻男子已经上了阳台,趁小怜分神,一把将她抱住,救了下来。

    这时众多围观的群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周女士更是紧紧抱住小怜哭个不停。周女士说,回家后会与小怜好好谈谈读书的问题,不再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她,还要多抽出时间来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身的缺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