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年,苏大和刘氏来到杏林村的时候,是带了两个孩子,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名唤苏清兰,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名唤苏清禾。苏大和刘氏的老家遭了蝗灾,一路逃难来到了杏林村,用身上最后一点银钱跟杏林村的村长,换了一栋破茅草屋,两亩荒田,就此落了户。

    听说刘氏在逃难的路上落了胎,伤了肚子,从此以后生育艰难。苏大在路上捡了个没人要的女婴,也就是小苏清禾,当时瞧着冻得发紫,奄奄一息,二人心存善念,不忍丢掉,从此以后苏大和刘氏便把小清禾,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也就是说,原主苏清禾,其实是苏大和刘氏的养女。但凡是有一点吃的,夫妻俩绝对先紧着亲生女儿和养女,哪怕是只有一点树皮,也要先分成两份给孩子们吃。

    只不过因为小清禾还在襁褓中,还是个婴儿,自然是吃不动树皮的,来到杏林村,安顿下来以后,刘氏奶水不足,有点米面糊糊,还是先喂给了苏清禾,但米面糊糊也不是常常有的吃,多了一个孩子,让这个原本就拙荆见肘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苏清禾饿的哇哇大哭,邻居家正好有刚生产完的妇人,有空的时候也会帮着奶上一二回,一来二去,两家便熟络了起来。

    隔壁人家丈夫姓杨,是个木匠,虽然话不多,但是为人仗义,帮着奶娃的妇人姓杜,见人总是笑眯眯的,是个和善的人。杨家的当家之主是杨木匠的爹,杨老爹,以前是个猎人,现在却也老当益壮,偶尔上山打猎,帮家里改善伙食,总的来说,还算过得不错。杜大娘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同苏清禾一般大小,许是吃过同一个妈妈的奶,同原主苏清禾非常要好,而儿子比苏清禾大了两岁,比苏清兰小了两岁,用杜大娘的话来说,就是个上窜下跳的皮猴子,被杜大娘和杨木匠,早早地送到村里的学堂去收性子,只有农忙,学堂放假的时候才能见到他。

    杨木匠和杨老爹常常拉着苏大一起喝酒聊天,偶尔接济一二,弄得苏大和刘氏非常不好意思,偏偏家里贫困,还不起礼,只不过刘氏一手刺绣功夫了得,时常指导杜大娘的女儿,杜大娘眉开眼笑,这可比送什么回礼,价值高多了。

    杨老爹常常说,虽苏大腿脚不好,但是观苏大面相,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再瞧刘氏长相清秀气质温婉,更有一手了不得的绣活,虽然因为营养不良面色发黄形容憔悴,却不难看出二人从前必定也是良善人家,且家境不错。问其姓名,苏大却苦笑一声,只推脱无名之辈,称在家从前排行老大,无怪乎刚来杏林村的时候,便让人称其苏大便可。杨老爹和杨木匠也不强问,与苏大相交,是因为品行端正,同从前的背景没有关联,自家的孩子同苏家的孩子也交好,杜大娘常常开玩笑地同刘氏说:“你家两个闺女,大的漂亮出挑,小的懂事听话,姐妹俩感情这么好,天天粘在一起,这热乎劲,要是其中一个嫁出去了,另一个怕是要哭死咯,索性就给我们家小子做媳妇吧,两家离得近,见面也方便。”

    这时候,苏清兰就会佯装嗔怒地同杜大娘说:“大娘,那可不行,我还要同妹妹,多陪母亲几年呢。”她温柔地看着苏清禾,她的妹妹,那时候的小清禾,挽着姐姐的手,眼睛里都是对姐姐的喜爱,宛若一个小跟屁虫,刘氏虽然不能言语,却也咯咯咯地笑的开心。杜大娘打趣道:“瞧瞧这姐俩。”

    日子仿佛就这么平淡的过下去了。

    一次,杜大娘拿了几件旧衣服过来给了刘氏,说是自家女儿个子长得快,穿不下了,给清兰清禾两姐妹。乡下不兴浪费,穿不上的旧衣服常常兄弟姐妹互相穿,刘氏摸着那旧衣,棉布料子,有一两处磨破,但是还算新,玫红色并缠枝图案,也很称年轻女孩的颜色,便先给大女儿比了比,苏清兰身材高挑,很显然已经穿不上了,但是眼里却露出了对穿新衣的渴望,小清禾看在眼里,便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