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占,是强奸,不是收房。这样一来,性质就有了区别,李树敏的儿子成了受迫害的产物,成了革命政权依靠的对象,怎么想让人怎么觉着别扭,可事实就是这样。李树敏的妻子刘芳,是山外女子,见过世面,有本事,却生不出个一男半女,这使李树敏一直耿耿于怀,对丫头强奸也罢收房也罢,终是给他生了孩子,也是临终的安慰了。

    对五十多年前的镇反大会,青木川的人一直记忆犹新,喜欢谈论,就是当着魏家的本家,人们谈的时候也是“毙魏老爷的时候怎么怎么的”,并不避讳,本家们的诠释往往也比一般人更具体,更细致,更到位。

    那个不到一个小时的公审大会成为了青木川永久的话题,虽然以后也开过许多会,大的小的,远比1952年的那个会辉煌重要,但是给青木川人记忆深刻的,还是魏李两个人一前一后上路的那个会。半个多世纪过去,镇上有资格参与谈论的人逐渐稀少,话题便显得越发珍贵,越发不清晰。版本的演绎越来越多,甚至同一个经历者,上午和下午的叙述就不一样,一小时前和一小时后就不一样,刚才和现在就不一样。这给了青木川喜欢听故事的后生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老辈的讲述中,小镇的旧事比任何武侠c警匪片都精彩真实,电视里的飞镖暗器,血影刀光,生死恩怨,英雄美人,敢情都在自家生长的地方演绎过,在日日走过的石板路上滚动过。先人们留下的气息还没有散尽,时或地会在墙根砖缝c影壁背后传递出一声惊恐的呐喊,几句模糊的话语,不是刻意的存留,是无意的丢失,祖先还没有走远。

    魏富堂老宅外宽展的台阶上,温暖的阳光下,无冬历夏,永远纠集着青木川镇上的老年精英,负曝闲谈,恬淡悠然,他们是青木川的政治家和新闻解释者,是本翻不烂的活字典。外面来了什么人,到青木川有何公干,呆多长时间,说了什么话,他们全一清二楚。有时,他们会向镇长c书记什么的提点儿建议,百分之八十会被采纳,但是他们轻易不提,他们的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让人无懈可击的,书记就是想反驳也没那么容易。有人就说,大宅院门口的台阶上是青木川的众议院,是领导们也不敢小看c不敢得罪的地方。很多时候,老汉们很沉默地靠墙坐着,晒着太阳,各自微闭着眼,谁也不理谁。青木川的川水沿着镇边缓缓地流淌,碧绿深沉,碰到河心那两条青石桥桩,偶尔翻出几朵浪花,旋出几个旋涡,又很快地趋于平静,洋洋洒洒地向前流去。风暖洋洋地拂过水面,吹起微微一阵细波,夹起一股湿润水汽,撩在老汉们的身上,几个老汉同时打了喷嚏。

    三老汉揉了揉鼻子说,魏老爷的脑袋碎了,像敲开了的瓜,红的白的飞了一大片,一股腥气。

    魏漱孝说,没有碎,打了个窟窿。你哪里有我看得准,我就在他的近前,相隔不到十步,人家押着他从我身边过的时候他还看了我一眼,跟我说让我替他收尸。

    郑培然说,魏老爷的脖子是让绳子勒着的,连气也喘不出,怎能说让收尸的话。

    魏漱孝说,我是从他眼神里看出来的。人到了那个时候,眼睛也是会说话的。

    魏元林说,没错,魏老爷的脑袋是炸开了的,当兵的一抬手,魏老爷的身子就扑出去了,脑袋哗啦散了,不光是我,许多人都看见了。五十年代解放军用的枪都是炸子儿,哪里像现在,美国跟伊拉克,突突突十几个洞洞,血都不出,枪里都含着激光呢。

    郑培然说,我记得,给魏老爷收尸的是中学的谢校长。

    几个老人突然都不说话了,周围死一般的寂静,一只蜜蜂嗡嗡地飞,绕过这个老汉的头,又飞向另一个的脖项,停在某人的夹袄上,被轰起,惊恐地飞走了。

    魏漱孝说,收尸的不是谢校长,是解苗子,解苗子拿了一打棉纸,等在旁边,枪毙完了,她就把捆她男人的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