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转学

    从高空望去可以发现渺小的万江城坐落在长江黄金水道和鄱阳湖入江口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庄围绕着万江县城区,簇拥着构成一个平静如水而暗流涌动的万江县城。县城占地区域虽不大,但与县城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却不少,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和宋明理学相关的传统学术大家。

    从宋朝至今为止,这份文化脉络至今未断。虽然,万江城的gdp不如与之相邻的几个县。但由于万江人对教育事业的极大支持,每年从这里走出的震惊邻县的高考高分学子却是比他们的大红票子上毛爷爷头像还多。正因如此,许多邻县的望子成龙c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都将自己的小孩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关系门路送到这里来。

    正如所有家长在进行着一场自中华民族诞生起最为心惊肉跳的大规模百米学术冲刺比赛般,家长们个个都跟打了鸡血死的,拼命让自己家的孩子能在起步线前抢跑。

    家住邻县的吴父就为儿子使出当年考大学都不曾有的努力,为儿子吴启华争取到了这么个名额。万城初级中学校长办公室内,一派烟雾缭绕的香烟气息中夹着你来我往的聒噪真是好不热闹。纤尘不染的黑色光泽的办公桌前的皮质交椅上正吃力的承受着如山重肉的压力,只有从近处看才可以吃力的发现这个肉山竟是个活人。只见这活物,从两侧伸出让人眼馋的两份鸡腿似的手掌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并掐灭了还剩一大半未燃尽的香烟,耸了耸肩对吴父说道:“哎呀,你们这些做家长的心情我明白。只是今年情况不同往常啊校教育局指标卡得特别紧!这不,我老家的两个族兄的两个孙子的事都被我推辞了。”

    “哦,李校长啊,您这边有难处我也是知道的。但我家孩子的这个指标是在开学前一个月就批示好的。当时,孩子的姑父和我通话说您这边已经担保能通过啊。而且,孩子原来学校的退学手续都已经办好了,我们已经没回头路了。您总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吧。”吴父哈着腰在桌前,言辞恳切激动地说道。

    “嗯,让我想想,好像前个月是有这么一个人和我打过招呼。对了,你家孩子是叫什么来着的?”校长双手托腮作沉思状问道。

    他名字叫吴启华,开是“承前启下”的启,华是~~~~还没等吴父说完,只见李校长像屁股上装了弹簧一样从皮椅上弹起,右手在空中比划着说道:“哦,想起来,原来是王校长啊!以前上师范时,我们一直是很要好的同学啊。”

    李校长此时满脸陪笑,心里却有另一番算盘:我儿子现在正上初三,学习成绩却一直不好,到时候能不能进入一个好一点的高中还要靠县城“树仁高级中学”的王校长。看样子,今天这个人情怎么也得卖一下了。

    接着,他又忙补充道:“我和王校长都是教育战线上的人,他托我办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我就没有拒绝的道理啊。那我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今年的情况是要比往年紧一些,但还是有松动的余地的。但是呢,上面要求插班借读的学生要按插板学习的学期数交相应的插班费。这些钱呢,我们学校会当做老师的奖金发给班上出成果的优秀班主任,这也是更好地激励学校教育向前发展。这一点呢,希望你们做家长的能理解。

    吴父听到校长这样说后,如卸下千斤重担轻轻地舒了口气说:“李校长您这是哪里的话,作为插班生的插班费这是正门道理的嘛。哟,您瞧,我这钱早就准备好了。”吴父顺势从随身的皮包中取出厚厚的一沓红票子,并将钱递给了李校长。

    李校长右手沾了沾唾沫点了点,将这沓钱中的一部分抽走,并将剩下了退给吴父。并赶忙解释道:“你们家启华是初二下学期才转到我们学校,只要这些钱里面的一部分就够了。”

    吴父赶忙用手挡了挡李校长伸过来的肉乎乎的大手推辞道:“校长啊,这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