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山山寨不是靠抢劫来维持运营的,大部分是靠长期合作伙伴交保护费来供养。但是对那些没有合作关系的商队,山寨也是不客气的,崔凤海一般都是坚决出击,死缠烂打。如果打不过,就撤回来。如果打赢了,崔凤海这时就表现出土匪世家应有的高瞻远瞩了。他不会将这个商队的物品全部抢了,而是先请商队首领吃饭喝酒,若是探得商队将长期从这里往来,崔哥就会好酒好菜招待,并且把抢的货物还给商队,然后简单定一个盟约,双方长期合作,山寨负责商队在这一带的安全,只要商队付给山寨保护费即可。保护费可以年付,也可以月付,你可以自己选择,山寨不做硬性规定。大部分商队都是被打败后还获得如此待遇,基本都已经受宠若惊了,看到崔哥的大度,都纷纷表示愿意与崔哥长期合作。

    杨山处的位置非常好,是塞外与中原地区交易的必经之路。在这条商路上,山头很多,一个商队一个来回走下来,要交的保护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商道又恰好处于边界地带,官府管理起来还是颇有些吃力的,因而也就让这些山头的土匪钻了空子。也有一些想有点作为的地方官,想联合驻地守卫剿灭这些山头,但是山头与当地官府军营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剿匪这事实际上不好干的。打赢了可以邀功受赏,打败了自己的仕途尽毁,这样高风险的工作,地方官们是不会去做的。

    杨山在崔凤海的管理下,比其祖先来说还是有了很大的长进的。从收入来看,就已经与父辈拉开了差距。他一年挣的钱,他的父亲干十年也不见得挣得到。干土匪这个职业,光凭打打杀杀是不行的,要有经济头脑,要有挣钱意识。白费力气不挣钱的事情尽量不做,只为了解气的事情更不能去做。崔凤海经过多年的运营,已经跟近百个商队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商队的人们也都认他这个大哥,你运你的货物,我收我的保护费,我不仅自己不抢你的货物,也不允许其他人在我的地盘上抢你的货物。这个合作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是个双赢的局面。几十年下来,山寨有了不少积蓄,崔凤海拿着这些积蓄,不仅可以奖励下属的工作,还又投资到与自己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商队中入股,成为了很多商队的股东。这样一来,土匪们在杨山工作就比在其他山头收入高一些,因而也就能招收到更加优秀的土匪。有了更加优秀的土匪,杨山的实力就有可能更加壮大。崔凤海把杨山的经营纳入到了正循环当中,使得杨山在长城内外小有名声。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矛盾。因为任何利益分配的方式都是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的。没有利益的时候,大家可以同甘共苦,有了利益而分配不均的时候,大家就会分崩离析。当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平均。一百块钱分给一百个人,一人一块就公平平均了吗?显然不是,因为在创造这一百块钱的价值的时候,每个人的贡献肯定是不一样的。贡献多的人也拿平均数他就会降低积极性,也会心生怨恨,导致后面的创收下降。杨山有钱了,但是分配机制没有适应新的形势,因为崔凤海尽管很有管理天赋,但是他毕竟还是土匪,他的眼界也不是太高,因而他并不觉得所有的钱都是自己的有什么不妥,他也不觉得按着他的想法使用这些钱有什么不行。话又说回来,即便他有了这样的觉悟,他也不可能让分配机制有所改变,因为没有人能将分配机制做到合情合理丝丝入扣。

    崔凤海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同时代土匪的智商,但是他对于金钱的贪婪还是与每个时代的土匪没有区别。他按着祖先的方法分配山寨收入,即将所有收入分两份,一份是自己的,一份是大家的,并且自己的还略多于分给大家的。这种分配方式自古就这样,到了现代也还是这样。杨山的所有权是属于崔氏家族的,没有这个产业基础,大家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因而崔凤海与现代企业董事长没什么区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