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齐王因怒不与粮,达子兵败身战死
达子领着这支士气重新恢复的军队向临淄城北的济水方向行军,不日就到了距离燕军不远处。乐毅这时已率军完全渡过了济水,安营扎寨完毕,探知大队的齐军来到,有意试探这支齐军的底细,便派出一支上万人的偏师前去佯攻了一通,结果齐军阵势严密,丝毫不为所动。
随后,他派出的暗探来报:“此次齐军统帅便是上次在济西时率军撤退的小将军达子。此番他得了齐王任命,率军二十万前来迎战。”
乐毅听后叹道:“齐国名将辈出,历来强盛,果然有些道理。一个小小偏将,初当大任便能独率二十万大军而阵势不乱,实属难得。”
一声感叹后,他随即出招。
细说乐毅的对策前,还得回过头去说前几日的济西之战。那一日,二十万齐军战败后,侥幸逃回去一半,剩余的十万人又被合纵伐齐的五国联军给砍杀了大半,再剩下的,自然是全部作了俘虏了。
下面我们来简述下那个时代的俘虏们。
俘虏:即战败后逃跑不得,被获胜方擒获的士兵,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战事,就必然出现俘虏。在春秋战国时,由于各国刚刚踏入封建社会,奴隶体制还尾大不掉,因此对待俘虏的方法一般是野蛮的抓回国内充当奴隶。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国臣民可就惨了,他们中一些人本在国内养尊处优,结果国家太小一不留神就给人灭了,他们也便成了俘虏,最终作了奴隶。更惨的是,这类命苦的亡国奴们还得背上一个屈辱的称谓:“贱民”。
(那时贱民地位极低。法家高人申不害就是贱民出身,他才华横溢,可就因为这一身份迟迟得不到韩懿侯重用,差点屈杀在韩国,幸好后来的韩昭侯不拘一格拔绰人才,他才得以最终名流青史。)
战国七雄相对强盛,一时不容易遭人灭掉,但强国的俘虏们往往下场却更惨——大国之间发生战事时,一般擒获的俘虏都是数万甚至数十万,敌国为了防止该国的大批俘虏不好控制,会用最简单的手段来对付他们:杀!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擒获。为了除去山东各国中最强劲的对手,最终秦军将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这是后话,到时我们会再细说。)
以上种种,只为说明一件事:那时的俘虏基本上都没好下场,被抓住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
济西之战后,燕军擒获了上万名齐军战俘。部下问乐毅该如何处置这批俘虏时,乐毅答道:“牢牢看紧,但切不可慢待了他们,一日三餐与燕军士兵同样。”
“这……”部下没见过这等优待战俘的将军。
“你等务必照命令行事。”乐毅态度坚决。
齐军战俘本来以为难逃一死,谁料过了好几天,燕军方面都是好吃好喝的管着。住的虽然差一些,被绑着也怪难受,但还将就得过去,战俘们不禁对燕军主将奇异的举动产生了好奇。
又过去几日,上万名齐军战俘被燕国大军押过济水。正当他们搞不明白燕军想要做什么时,乐毅那边又有军令传下来:“放齐国人回去,且每人可带上半日的口粮。”
这下齐军战俘们算是喜出望外了,好吃好喝还能带口粮上路?他们反应过来后,深怕燕军主帅后悔,赶紧拿了口粮走人。
对面齐军大营。
达子抵住了燕军第一波进攻后,好不容易安营完毕,就见又有上万人发足奔来,连忙率军上前细看。一看,却是前几日落在燕军手中的上万名同胞,连忙放入进来。这批人进了齐军大营后,一边穿戴盔甲作战斗准备,一边就交口称赞说此次燕军主帅不同寻常,真个是有勇有谋兼行仁义,说得那些来时恨不得与燕军同归于尽的齐军士兵们复仇之心大减——要知道,燕国历来饱受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