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反对过的,不过那时家里虽说是有了些儿钱财,但远不至于可以将全家搬迁至大名府城,况李家做了油坊的活自然离不了油坊,搬至大名府又算如何回事啊。

    大娘子一直以来都在谋划着举家搬迁至大名府或是汴京城,就在这年蒲陶成熟的时候大娘子觉得这正是时机成熟的时候。

    这几年来因为自己明里暗里的着实为家里除了不少主意,可以说现在李家能有如今这番兴旺的景致有至少一半功劳是大娘子的,故而李家如今对待大娘子越发的宠爱了。

    当然李家诸人也越发的着急,大娘子如今已十二岁有余了,虽说尚未到可以结亲的年岁,但是抵不住大娘子的名气传扬的开啊,如今竟然已有了不少人上门提说的。李家自是拒绝的,不过就怕有人心怀不满坏了大娘子的名声与她传出一个挑剔的名头来。

    大娘子第一次见识到媒婆出场时不可谓不经吓,她可是才十二岁诶,还不是周岁。也就是说她如今才十一岁就有人上门提亲了。现代那会儿就不用说了肯定还在小学待着呢,即使在古代这也太早了罢。虽说李家人都一致拒绝了提亲的人,但是大娘子觉得仍然不够放心,遂说了若是自己不满意定是谁也不嫁的。

    李家诸人虽是不大乐意但也想着大娘子大约是看不上这些个农家的儿郎们。遂允了她,若是李家人知道她会因了这个话直把自己拖成了个老姑娘不知会作何想法。

    今年已是到了蒲陶初熟的时候,这时的蒲陶虽说是不够甜但是熟透了之后作为酿酒的蒲陶还是不错的,大不了多多的加上一些晶糖罢了,如今家里这些个东西早已是常见的物事了。

    这天见天气尚好大娘子遂叫了随身伺候自己的名为小杏的女使与自己一道去自己果园里摘上一些蒲陶尝鲜。虽说李家如今乍富,但是并不爱学那富贵人家雇了无数女使甚的,只几个粗使的女使一个灶上娘子罢了,独独与大娘子配了一个女使,大约是要富养女儿的意思。

    大娘子也不推辞,反正宋朝的女使们一般都是签的活契的,干个几年就能回家嫁人,不过当她们是来家里帮工的罢。

    大娘子带了小杏去坡上之后见蒲陶熟的也不多,不过那么一大片蒲陶也算是能挑上一些出来。

    “小杏姊姊,你且随奴奴一道将那熟透的蒲陶都摘了下来,家里吃不了今日也与你们尝个鲜罢。”大娘子如今也有些个样子了,至少不会蹲在樱桃树下就开始吃樱桃了。自然蒲陶也是如此。

    小杏听说可以吃到今年新鲜的蒲陶乐呵呵的应到:“诺,奴家去将那熟透的蒲陶都摘了来,大娘子暂且等等罢。”别看小杏已经13岁有余了,她可是与李家签了五年的约,等约到了也就是18岁的人了。这个年代十八岁嫁人虽算不得老,但也不算正常年龄了。

    小杏家不过是图着五年的契子价钱高上不止一点罢了。李家卖小杏几个人力就花了上百贯大钱,且都只是几年的契。不得不说宋朝的人力还是挺值钱的。

    大娘子与小杏摘好了蒲陶也就施施然下了土坡。回家后大娘子先是遣了小杏去探一探阿爷并叔父可在,又将自己收藏的一个瓷罐子拿了出来。那罐子原是叔父为了补偿不能带大娘子去大名府特意去寻得的。

    这瓷罐大小约双手堪握,有半尺来高,整个罐身是开片的花纹,说是哥窑的“鱼子纹”价格腾贵。叔父也是想了好久才买来送与大娘子的。

    如今大娘子拿了这个罐子打了水洗了然后细细的拿了棉布巾子擦拭过后又放到了窗前通风处。

    之后大娘子又假作随手拿了两串葡萄放在了房间里的汝窑的青釉瓷盘上做点缀。

    入夜后李家也不兴什么守夜之类的,大娘子在房里点了油灯悄无声息的将蒲陶都一个个捏烂了放进瓷罐里,然后又随意的捏了一撮白糖放进去就算完事。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