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迹
(1)慧眼识丁的萧何
因为刘邦在外面混很讲义气,三流九教的人都很乐意跟他来往。令人侧目的是,连县衙门的一些父母官也跟他有交情。
看来刘邦来真具有非一般的人格魅力。
萧何便是刘邦朋友中很特别的一个。
萧何丰邑人,自幼饱读诗书。出身于地主之家,在沛县衙门做吏椽(官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司法兼警察科长)。因办事公正,为人正直,深受沛县人的称赞。
“干脆到朝廷去当官吧,我帮你向上面推荐一下。”县令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发现萧何的非凡才能后,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然而,令县令感到意外的是,萧何居然拒绝了他的好意,并且郑重其事的陈述了理由。
他的话大致归纳为二点:
1c 我的故乡是在这里(沛县),我喜欢这一片热土,我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我想在这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人服务。
2c 我并不适合做大官,在这里做点跑脚的事还可以,如果调到上面去了,官场上的事我应对不过来,到时候生出一些事非来,追其源头,可能还会连累到大人你的头上来。
总之,萧何所说的这些理由很是牵强。
但县令见他如此“淡泊名利”,自然对他更加刮目相看,在权衡了他话中的“利弊关系”后,心想身边有这么一个才能突出的人在也是好的,也就不再相劝。
可是他哪里知道,以萧何的慧眼,他早看出秦王朝有迅速衰败迹象。倘若在朝迁为官,实在不知道未来的官途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此时他认识了一个人,一个很特别的人,一个脚上长着七十二颗黑痣的人。
那是一个天气很热的夏天。
萧何和县衙的几个小吏到城的护城河里去洗澡。
按理说天气太热,去洗个澡也没啥,但关键时就在这河边休息时,不经意间看见躺在草地上一个左脚上有几排黑痣的人。
为了弄清他脚上究竟有多少颗黑痣,萧何主动上前和那人聊天。
“啊,你不是萧大人吗?”萧何还没说话,那人便惊叫着坐起身来。
“恩,你是”
“在下刘邦!”
就这样,萧何边和刘邦聊天一边数他脚上的黑痣,最后确定不多不少是七十二颗时,不由大吃一惊。
再联想到熟读百家之书时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上古时期,五位主持天事物的帝王中,赤帝的脸上就有七十二颗黑痣。
“这人难道是赤帝的化身?”萧何当时是这样感的。
这次偶然的机会相识后,两人便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后来据萧何所说,当他看到刘邦脚上那几排奇特的小黑痣时,就断定这人一定不是非同寻常之人。
以后沛县人常常看到这样的奇怪情景,一位县内的当红高官却常常跟在一位身份和地位都有天壤之别的地痞流氓后面,而且丝毫不在乎他人的眼神。这跌破了许多人的眼镜。
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萧何的远见。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后来能成为大汉的开国宰相。
刘邦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萧何。
萧何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推荐,而他此时却主动推荐起别人来。在他的帮助和努力下,刘邦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职业——泗水亭亭长。
从此刘邦告别了整天无所事事的“游民生活”,告别了放荡不羁的流氓生活(虽然当了亭长他还是流氓作风),开始了人生中一次展示自己的我机会。
现在已无从考证当时刘邦的心里想法,但这个小小的亭长却成了他日后起义的跳板。
这里,我们且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