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达喀尔拉力赛当中,死亡的世界平有发生。     在达喀尔拉力赛当中去世了一位车手,这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一位记者,他撰写了一篇文章。     他说,达喀尔拉力赛就是一张华丽的虎皮。     如果要评选2013年的年度赛车新闻或者是体育新闻,再或者是户外新闻等等我想达喀尔拉力赛被取消这个消息肯定会名列前茅。     中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然而2008年年满三十岁的达喀尔拉力赛没有立起来反而倒下了。击倒达喀尔的与恐怖有关。     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愤怒了,有人沉默了。对于我来讲,再也不用预测这届达喀尔会不会死人,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愿望,预测一项赛事会不会死人,有点不厚道,但是我更不希望因为死人采凸显达喀尔的残酷来吸引大家的眼球,毕竟这仅仅是一项汽车赛事,它只不过是有点难度而已。     达喀尔拉力赛创办至今,已经有54人死亡,有的是车手,有的是观众,有的是记者,有的是车队人员,有的名字被人记住,有的名字被人忘记,创始人萨宾也死于比赛中的一次直升机事故,车祸、凶杀、空难和突发疾病是死亡的4大因素。     与恐怖或暴力有关的是:1981年记者托马索和另外3人被杀。     1990年,法国卡车赛手卡巴内遭遇枪击。     1996年,法国卡车赛手戈根遭遇地雷爆炸。     在全球汽车赛事中达喀尔拉力赛的伤亡人数是最多的之一,在所有体育项目中也名列前茅。     但是,为什么人们如此宽容?为什么总是有人“乐达喀尔不疲”难道就因为他是“世界上难度最大挑战性最强的”赛车冒险车手们只有参加达喀尔才能体验冒险精神、挑战自我商家才能吸引眼球好像达喀尔已成为一种宗教信仰,大家都是虔诚的教徒。     参加达喀尔拉力赛是一项冒险,没错,但千万不能就此骄傲。这是一个“英雄”被滥用的年代,请不要随便送给别人“英雄”称号,也不要随意接受“英雄”的封号,更不要自封为“英雄”。有些时候,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     自从中国车手罗丁和刘大地在2003年试探着闯进“达喀尔”以来,这项赛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浪潮,有人以参赛为荣,有人以经历为傲,就连一些国内汽车赛事也冠以“中国的达喀尔”。     这时候,达喀尔已不单是冒险的汽车赛事,更是一张华丽的虎皮,仿佛谁披上了就能华丽起来,时髦起来,在中国如此,在中国之外也如此。     这几年,三菱中国拉力艺,郑州日产、三角轮胎、江铃汽车以及红河等等车队,为达喀尔拉力赛投入的资金总额恐怕在两亿元以上,在汽车赛事刚刚起步的中国,这绝对是一个天文的数字。为什么商家如此热衷达喀尔拉力赛最重要一点,就是轰动效应巨大,然而为什么上述厂家只有红河赞助过中国本土汽车赛事和车队不知道这里边有没有崇洋媚外的因素,同时,需要反思的还有中国本土的汽车赛事,为什么没有商家肯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为什么缺少长期投人,有耐心伴随中国汽车赛事成长的商家     “达喀尔”这张虎皮就这么好用吗郑州日产连续3年参加达喀尔比赛,固然提升了名气,但是也没能改变帕拉丁的惨淡销售,三菱车队雄霸达喀尔拉力赛多年,也未见得其越野车在中国热卖,车辆卖不出去,就失去了后续的财力动力,由此看来,只注重外部因素,自身的“内功”不练好是没用的。不冒进不贪功,不急于求成,脚踏实地、立足长远,是企业运用赛车营销策略必修的功课。     而且,每年的达喀尔拉力赛比赛的路线都途经北非及西非各地。一年中,这些地区除了战乱、瘟疫、恐怖活动外、很少有人关注,基本上属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好在持续十几天的达喀尔拉力赛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