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二石家的地收得很快,现在也顾不上青安那10亩荒田的红薯长的好不好了,一起给收了回来。村里人虽说收了红薯卖给他,可还得先收麦地不是,现在二石每天要给县里送10担的干面条,家里红薯不够,只得提前把地里的红薯收了。二石带着二根把17亩地的红薯收完了又种上了秋菜白菜土豆,看着晒了一院子的干面条,才觉的这紧绷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二石的心还是放早了,一大早的,他的新雇短工赵二根就期期艾艾的靠过来,扭扭捏捏的说是要帮二石卖面条,这把二石气得,一顿阴阳怪气的给他撵出去了。少了个帮手,看着还要多个对手,二石是一点也没心思午睡。

    “他要去卖面条就去卖,正是农忙时,他一个人能晒多少干面条,再说了,他手里没有红薯粉,都用麦子做的干面条能挣几个钱?”青安被烦的直冒火。

    二石再细品品这话,还真是这个理儿。

    “哎,要不咱把干面条卖给他一些呗。”

    二石立刻鼓着眼睛瞪着青安。

    “让他给咱换新麦子去,你每担干面条给他让点利,一担面条能换一石新麦子,咱要九斗,给他一斗,现在正是农忙时,家家都得吃点干饭吧。咱又把收破损红薯的风声放出去了,谁家也不会像往常似的顿顿红薯干饭吧。麦子晒干了,县里是7文钱一斗的收,咱要没晒过的新麦子,算起来也要6文一斗,咱能省点,村里人也能省事点,你算算合算不?”

    二石闭着眼睛合计了一中午,也没算出到底是把干面条卖到县里挣钱,还是担到村里换新麦子挣钱,不过肯定挣钱就是了,家里的面条是红薯粉掺着面粉做的,比只用面粉做的成本要低得多,红薯不值钱,做红薯粉麻烦点,又不用出大力的,家里的丫头多,都能伸把手干活,一天多做出三担五担的干面条没问题。

    赵二石下午把被他骂的狗血淋头的赵二根找回来了,定下了九斗新麦子或是60个铜钱一担干面条的价钱。赵二根当天下午就出门去附近的村子,看看都谁家要换干面条,记住了数量,第二天给人家送去。二根不在上河村里换面条,村里人离二石家不远,要换面条自己就能来换。

    二石没想到,仅下河村一个村子就要换两担的干面条,一想到二根一天能挣两斗麦子,二石也觉得心抽抽的。

    “银钱都叫你一个人挣去得了,也不看看你能不能把自己一个人当八个人使唤?”青安看不上二石的这股子爱财劲儿。

    农忙时节,二根一天从早跑到晚也只能跑两个村子,换出去四担干面条,再多也是不能够了。二石这两天正寻摸着再找个人,去稍远的村子走走。

    夜里,天都黑透了,二根偷偷摸摸的领来他兄弟赵三根。

    赵二根分家后,心里就惦记着自家吃不饱饭老娘跟两个妹妹。就求老宅的赵老汉让老娘跟妹妹帮他腌些秋菜,他管一顿中饭。赵老汉看还没到农忙的时节,就应下了。二根买了两斗面粉,狠狠地让老娘跟妹子吃了几顿饱饭。

    方氏在二根家干活不含糊,就是念着家里同样瘦骨支离的小儿子,实在是有点吃不下饭。

    二根就每天让方氏揣回几个杂粮馍馍给三根。

    赵三根性子是莽撞了些,为人还不错。自小也是个没人疼的,日日跟在二根身后干活,哥俩一起挨打受骂。一起饿肚子,一起半夜上山找吃的,比跟好吃独食的长根感情好。这次给四房过继的事儿,二根做的不地道,心里总是过意不去,看赵二石这里要用人,就去老宅说动了赵季海老汉。家里干活的人手足够了,还不如让三根出去干活给家里挣些钱粮。

    三根去了离村里稍远的河道村跟刘庄,刘庄大些,农忙时每天能在三根这订上4担的干面条,就是路远些,来回得一个半时辰,三根舍不得这处的买卖,只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