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本小姐自然聪明。”她心情一好,又再追加二十个老婆饼,付了银子后,提着一篮子的老婆饼离开。
苏宓一走,袁拾春连忙向老帐房告罪,“孟叔,适才苏小姐问我,我不好不说。”
“无妨无妨,你做的糕点确实好吃。”老帐房笑了笑,没怪袁拾春擅自向苏宓透露那老婆饼是她做的,酒楼的贵客多得是,不差苏家这一家,因此他再送给她一个顺水人情,“你明儿个既然要送老婆饼到苏家去,那五斤枣泥核桃糕,就顺便送过去吧。”这是表示苏家的这笔生意,就让给她了。
袁拾春微微一愣,陡然明白过来他的意思,感激的谢过,“多谢孟叔。”
老帐房笑着摆摆手,“甭谢,往后再多做些好吃的糕点送来就是。”
“……有一天,有个叫苏东坡的文人去找一位佛印大师一块坐禅,坐了一会儿,苏东坡便问那佛印大师说,大师瞧我现下这坐禅的姿势像什么?佛印大师就回答他,我瞧施主的样子像是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之后暗自得意,就对佛印大师说,可我瞧大师的坐姿像坨牛粪,那佛印大师也不生气,笑咪咪的双手合十说了声阿弥陀佛。”
苏宓听到这儿,骂了句,“这苏东坡好坏,竟然说那大师像坨牛粪。”
袁拾春送了几次糕点来苏家,每次苏家的女眷都很喜欢,遂让她每隔几天便送来一次。
苏宓因此与她渐渐熟稔起来,偶而遇到她送糕点过来时,便会拉着她说几句话,她曾好奇的问过她那些糕点都用了哪些材料,要怎么做。
没想到这袁拾春不像别人一样,把这种事捂得死紧,不肯透露,反倒一一详细告诉她作法,以及用了哪些食材,这让她对袁拾春更高看一眼。后来发现袁拾春会说故事,得空时便让袁拾春说些故事给她听,今儿个刚好见到袁拾春送新做的糕点过来,便又拉着人说故事。
天气炎热,她和几个苏府的女眷坐在花园的亭子里,一边吃着她今日送来的糯米凉圆,一边听她说故事。
袁拾春笑道:“苏小姐别急,我这故事还没说完呢。”“这苏东坡回去后,便高兴的告诉他妹妹这事,结果苏小妹听完后,却告诉她哥哥说,你输给佛印大师了还自鸣得意。”
“噫,他哪里输了?”苏宓纳闷的问。
其他几个苏府的女眷也好奇的看着袁拾春。
袁拾春轻笑的往下说:“苏小妹告诉她哥哥,这佛印大师心中有佛,所以看众生皆是佛,可哥哥你心中是牛粪,所以也就把佛印大师看成牛粪,这谁高谁低,自见分晓。苏东坡觉得妹妹说的话有理,遂觉得很羞愧。”
“哈哈哈,这苏小妹真是聪明,就同我一样。”苏宓听完,得意的说。
她大嫂宋氏笑道:“是呀,咱们苏家小妹最聪慧,三岁就会识字,太君还曾说若是宓儿是男儿身,只怕能拿个文状元呢。”苏家只有苏宓这个女儿,苏国公和太君都宠着她,她也刻意与小姑交好。
她二嫂也接腔说:“可不是,听说宓儿不满周岁时就会叫爹呢。”她性子不像大嫂那般圆滑,后来学会凡事跟在兄嫂后头说,大约便不会出错。
苏宓看出两个嫂子刻意讨好她,觉得无趣,拉着袁拾春再问:“你可还有其他的故事?”她上头有三个兄长,大哥和二哥都已成亲,三哥苏越原也成亲了,可就在他成亲那天,新娘子竟跑了,让他一度成了众人的笑柄,也不知是不是因着这事,这些年来三哥迟迟不肯再成亲。
“还有一个,也是这苏东坡和佛印大师的故事。”
“那你快说。”方才听了她说的那个故事,让她对这两人很感兴趣。
“苏东坡经过上回的事后,深切反省自己,过了一段时日,觉得自己禅定的功夫已足够深,遂写下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