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伏幼来说,完全不知道朱佾开的来历身分就贸然的来到京城,不只有几分冒险,根本就是赌注,她用自己的信任和看人的眼光在赌。
到了京城,她不过随口问了大龙他家主子府上哪里,谁知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朱佾开的真实身分是她高攀不起的啊。
大龙对她的无知并不奇怪,国舅爷在外从来不拿自己的身分出来显摆,人家问,就道是富贵人家公子,再问,一笑置之。
他不说,也不许下人张扬,大龙没想到的是,主子和伏氏一家人同住那么久,居然还是把出身瞒得滴水不漏,主子的谨慎小心绝非他人能够想象。
因此他们这些跟随的人也愿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随着他在风雨里闯荡。
若非他出发之前,主子把他叫来吩咐过,伏姑娘要是问起他的来历,照实说无妨,否则他哪来的胆量把主子的身分一五一十的抖出来,又不是嫌自己脖子上的脑袋老旧了。
伏姑娘也不像旁人一样,一旦知悉主子的显赫出身后就露出惊喜和谄媚,她反而有些不悦和几分慎重。
大龙觉得奇怪,他哪里知道,伏幼的思考逻辑是——
要死了!那什么国舅爷的是外戚啊!迸来外戚没一个好下场的。
这种身分是最危险的了,要是皇后得宠,什么都好说,要是不得宠,没抱紧皇帝的大腿,不说皇后本身,皇后的外家就是火堆里的柴,到时候就死得难看,鸡啊鸭的会死到没半只。
这种人,要抱他的大腿吗?
唉,来都来了,总不能半途而废,再说她想在京城立足,朱佾开的大腿能不抱吗?不抱就和得“钱途”说再见了。
还真是两难啊!
让回来,他们好歹是朋友一场,万一他出了事,她就算不能解救人家于水火之中,也得善尽朋友的义务提点提点吧,要不她硬着头皮,等他心情好的时候多少提醒一下这位国舅爷,自保自保啊,什么都没有自保重要。
其实,他应该也没那么蠢才是。
不过这些问题目前都在其次,她现在比较烦恼的是另外一件事。
原先她是想自己这拖家带口的,听说京城乃米珠薪桂之地,她本打算全部赖给朱佾开,就在他们家住下了,吃喝都归他管,可这会儿犯难了。
那种矜贵的人家,瞧瞧自己这乡下村姑的模样,恐怕朱佾开府里的丫头都比她体面,若她一个人还不打紧,可她带着娘亲,她可不要母亲受委屈。
于是她让马车在玄武街上来了个大转弯,也不管大龙的反应了,随便找个人问,这才知道临汴河大街街西的康门瓦子,沿街皆是客店,南方来的官员商贾多住在这里,她再细问几句,想想自家一行人都是妇孺,便去了东城门,那里也多客店,又比康门瓦子治安好上一个层阶。
伏幼让丫鬟和王嫂子下车去比价,所谓货比三家不吃亏,王嫂子一问这家客栈住一晚要收五百文钱,不管饭,要是想用饭可里让厨房做,钱另外算,她不禁咋舌的回去回话。
她的月钱也还只够住上两晚呢,哎哟,这京里连狗屎都是香的,客栈,不是人人都住得起的地方。
大花问回来的一晚要四百五十文钱,管早饭一顿,小玉问的最贵,要六百文一晚,也是只管早饭。
三个地方三个价钱,要不就取中庸吧,伏幼决定道:“五百文就五百文,自己点的菜绝对比他们管的饭菜要好。这地点适中,临街也临河,娘,咱们就在这儿住下了呗?”
李氏也觉得不错,就决定住在迎来客栈。
大龙对伏幼的办事能力高看了好几眼,张口结舌之余,这才想到若没将她带回府里去,自己的下场……他差点跳脚,这位姑娘怎么完全不照牌理来?主子要是没等到人,会不会砍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