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韦殊寒有些惊讶魏青晚的转变,上朝时,她认真的倾听朝臣所启奏之事,并在发现疑点时提出疑问,而她的问题泰半都一针见血,直指重点所在。

    今日在朝堂之上,她又对一位臣子所启奏之事提出疑向——“依卿所奏,洵河溃堤,水淹沿岸良田千顷,洵州知府为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奏请朝廷拨下赈银与赈粮,然洵河沿岸素来是鱼米之乡,粮产丰富,一年可收成三次,今夏收成的粮米还屯在粮仓,尚未发运京城,难道那些存放在粮仓的粮米也全都被水淹了?”

    “启禀皇上,据洵州知府所奏,那些米粮确实都被水淹了。”

    “朕记得,本朝自开朝以来,为防范水淹粮仓,故而命各地粮仓皆须建在高地,倘若附近无高地,也须先筑高台,再修建粮仓,那洵河之水是如何能淹进粮仓?”魏青晚再质问。

    官员被这么一问,竟然一时之间答不出话来。

    魏青晚的话提醒了其他大臣,本朝粮介都建在高地,水如何能将那满介刚收成不久的米粮给淹没?显然洵州官府奏请朝廷拨下赈粮之事有问题。

    众大臣面面相觑,他们发现这两日,原本不管事的皇帝竟开始过问朝政,关心起民间疾苦来,心中虽有些讶异,然而朝政大权此时皆落在韦殊寒的手里,只怕皇上是有心无力,韦殊寒不会容许她有所作为。

    此时也在朝堂之上的韦殊寒,出列禀道:“皇上圣明,洵州知府所奏确有疑点,请皇上派遣官员亲自前去调查。”

    听见韦殊寒不仅没有驳斥她的话,还出声附和,她心头一喜,当下便道:“准韦卿所奏,这事便由韦卿安排吧。”“臣遵旨。”韦殊寒躬身一揖。

    散朝后,魏青晚坐上銮轿准备回寝宫,韦殊寒来到轿旁,出声道:“皇上若有空,不妨到御书房看看。”

    她有些讶异,不知他让她到御书房做什么,吩咐太监起驾前往御书房。

    一路来到御书房,韦殊寒摒退内侍太监,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见他似是有话对她说,她神色沉静的看向他,心下却已忍不住做了最坏的打算,约莫是她这两日对朝臣所奏之事多有质疑,引起他的不快,然而当着众臣的面,他不好说什么,这才要她来御书房,想关起门来警告她一顿。

    “先前臣以为皇上对朝政不感兴趣,故而为替皇上分忧解劳,暂代皇上批阅朝臣的奏折,既然眼下皇上开始关心朝政,以后朝臣奏折便交还皇上裁示吧。”

    闻言,魏青晚掩不住满脸诧异,“你要让我批阅奏折?”他不是只想扶她当个不问政事的皇帝吗,这是为何?

    韦殊寒目光沉沉的瞅着她,“皇上白日里若能做些事,兴许晚上便能好睡些。”

    她一愣,没想到那日她无心的一句话,竟让他记在心里,她心头一热,差一点就想脱口而出,想告诉他她不再要求他跟着她离开,她愿意为他留在宫里,愿意嫁给他为妻,即使必须当他见不得人的夜妻也无妨。

    可话在嘴边,生生被她吞了回去,她不能冒然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旦承诺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再不能反悔,必须再等等。

    “既然韦统领这么说,那么朕就勉力一试吧。”

    瞧见她唇边漾开了多日未见到的笑意,韦殊寒情不自禁的俯下身,在她的唇上轻轻落下一吻。

    那吻轻得彷佛羽毛似的,挠着她的心,惹得心弦一颤。

    “我不会勉强你,倘若有朝一日你想通了,愿意与我缔结白首之盟,随时可以告诉我。”

    他会让她心甘情愿为他留下来。

    “皇上竟然真在御书房?!”魏青群先前去皇上的寝宫找人,听宫人说皇上在这里,这才半信半疑的过来,没想到真看到皇上坐在桌案后方,专心的批阅奏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