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慕容皓与众臣紧急商议过后,初步决定把江州作为突破口,由此处攻入蜀中。     江州,巴郡治所,蜀军中的最强战力——杨铎所部,就驻扎在这儿。杨铎不仅仅是个狡猾的对手,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建筑专家。在他的指挥下,江州变成了一座足可媲美成都的坚城。巴郡有精锐蜀军十万,而且蜀中的蝗灾、瘟疫、饥荒和他们基本没什么关系,因为杨铎的老师就是蜀皇孟轲,再饿也不会饿到自己人。所以,在别的蜀军天天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时候,巴郡杨铎的蜀军却依旧可以得到足够的供给,战力也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这种硬骨头都是留到最后才去啃的。但慕容皓也没办法,在对比有限的蜀中地理情报后,巴郡是蜀中唯一一个,可以让世军骑兵发挥出作战空间的地方。而且巴郡的蜀军是全蜀的精锐所在,只要拼着一口气将他们给击垮,那剩下的蜀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慕容皓心中渴望的是一战定乾坤,而江州就是最好的决战之地。如果抱着走一步是一步的心态,那基本上就输定了。蜀中地貌崎岖,用鬼斧神工来形容它都有些吝啬。处处都可用作伏兵,随便一个洞窟或一条山涧,就能隐藏数千敌军。一旦埋伏起来,别说斥候了,卫星都不一定能发现。所以,必须要在正面战场上,一举击溃蜀军。     大世尊武二十年七月初三,这台沉寂了四年多的战争机器再度运转。一道道命令从北平传出,一支支军队向着西南方向而去。为了这最后一战,慕容皓和孟轲不约而同的押上了手中所有赌注。孟轲虽然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忙着修补蜀国的元气,但同时也丝毫没有松懈过对世国这个邻居的关注。这次世军的大规模调动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在通过世军的动向、细作的探报以及以往他们对世军的了解,孟轲和蜀国众臣立刻推断出了世军的主攻方向——江州。     世军一向喜欢速战速决,孟轲深知,蜀中在经过蝗灾和饥荒等大劫后,实力早已不复当年之盛。想要击败世军,就必须要依靠地利之优,来拖垮世军。大的战略方针定下了,剩下的就是挑选主帅了。毫无疑问,这个光荣又艰巨的重任被杨铎当仁不让的接下了。面对强敌,孟轲也不吝啬,大笔一挥,将其余地方尚有战力的蜀军全部调往了巴郡,全部归杨铎指挥。此外,还有马瓒、林茂、夏之郃等蜀国边关大将,也一同划到了杨铎帐下。     各路大军陆陆续续的赶到江州,蜀军兵力达到了空前规模的二十万。杨铎也被正式拜为护国大将军,统帅三军,持天子剑,出行、言军、规法,如天子亲临。孟轲相信自己这个学生,并将一切都交给了他。他相信杨铎会给自己带回最终的胜利,就像以前一样,从未让孟轲失望过。     相比蜀军,世军的调动就麻烦多了。慕容皓将原先围困巴蜀的五个郡改成了三路兵马。一路由唐胜为主将,慕容赫为先锋,率凉州八万大军佯攻蜀国北部;另一路则由坐镇司隶的左缙之为主将,霍寻为先锋,率关中、汉中两地十万大军出南郑,取道阆中攻入巴郡;第三路由晋阳王慕容函为主将,其子慕容宝所率的并州军、狄无伤的豫州军、慕容德的荆州军、刘仕闼的徐州军等,全部归于其帐下听令,另有慕容信、宁子善、萧平等人随军出征。各路大军加起来,兵马合计三十五万,号称五十万。于尊武二十年十月集结会师于南郡,同月,世国正式对蜀国宣战。     三路大军明面上各有各的任务,互不相干。但左缙之和唐胜心里都清楚,此战的三军主帅实际上就是晋阳王,所以在进军之前,两位主将都是先派人去南郡找慕容函汇报了下工作,比如这次我要打哪里哪里,最后功劳咱们怎么怎么算。总得一句话,您老人家多照顾。     慕容函今年已经七十多了,眉毛胡子早已花白。但老头儿身体却很硬朗,每天吃得好睡得好,饭量比年轻人都大。骑马射箭样样不差,连他的儿子慕容宝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