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人按照子衿给的地图走,一直走了六七天。最后终于来到神龙山附近。
神龙山是五毒教总坛所在地,此地已经是南诏地界了。本来按照平常路去五毒教,大约要走数个月。可是子衿给的这张地图,只让我们走了七天。
到了神龙山脚下,只见数山合抱,中间一座大山在重重群峰间巍然高矗,半山以上云雾弥漫,散之不去。李承汜指着那座最高的山峰说,那里就是五毒教总坛所在地了。
神龙山下,有一道江水绕过,源出于此。沿江不远就有一小镇。这里人烟稀少,甚是荒芜。聚居的都是江上打渔为生的农家。从这里溯江而上,不远就是神龙山脚。我们便在这小镇先行歇下。李承汜安排出使的队伍在这里暂住,然后带我和仁轩三人去神龙山。说是人多更不好弄。
我们坐了船,逆流而上,向着神龙山主峰行进。两岸青山连绵。
西南的山尤其青翠,大概是雨水多的缘故。山峦是青翠的,就连江水都是翠绿的,如翡翠一般的颜色。我们在船上行了约有半日,就到了神龙山脚下。
撑船的渔夫收了钱就急急返航,说这里不大安全。岸边渡口也甚是寥落,远远看去,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
我们走到那人身旁,见那人果然是个老妪。五六十岁的样子,苗人装束,帽子摘下来放在一旁,头发却还是漆黑,只是面上皱纹已多。她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也不看我们,手中执一钓竿,身旁放一鱼筐,正在那里垂钓。
我们彼此对望一眼,心道果然如子衿所说,在神龙山下会碰到这样一个老妪,还在此钓鱼。当下各自心里都是一喜。
李承汜走上前去,向那老妪拱手,恭声道:“老前辈,我们三人是来向您问路的。”
那老妪却仍是闭着眼,也不睁开,如同石头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承汜以为她没有听清,当下清一清嗓子,大声道:“前辈!我们三人来此,想要问您请教一下路如何走?”
那老妪这才开口道:“年轻人,说话火气莫太大。当心我这鱼儿还未上钩,都要被你吓退了。”说的竟是一口很纯正的官话。虽然声音有些嘶哑,但听得出来甚是刚健。
李承汜答道:“鱼上不上钩,看的是钓鱼者的心境,与我们这些路人并无相干。”
那老妪听了这话,嘴角终于笑了笑:“有些意思。你说,你们要做什么?问路?”
“不错,还望老人家若识得路,指点我们如何上山。”
那老妪冷笑几声,看了我们一眼,神色甚是轻蔑:“你们算是什么东西?我老婆子为何要说与你听?再说了,你们又怎知我认得上山的路?”
我听这老太婆说话如此难听,不禁皱了皱眉,便要先说几句。刚要上前,李承汜伸手在后面挡住了我,示意我不要动。
李承汜又笑道:“实不相瞒,我们三人之所以来此,全凭一位故人指点。这位故人还说,若碰见了老人家,便要问您老人家好,还托我们转交您一封信。”
老妪点头道:“你们三个娃娃看着像是中原来的,不是本地人士,能找到这里来,自然不是一般人你说的那封信呢?拿来与我瞧瞧!”
李承汜便将那子衿写的信交给她。
谁知那老太婆却又闭着眼,接也不接,淡淡地道:“老婆子我年纪大了,老眼昏花,认不得字,你这少年人给我念一念又能如何?”
谁知李承汜却并未生气,竟笑了,道:“老前辈既然吩咐了,那晚生只有听从了。”
当下拿起那封信,拆开了,大声读了一遍。内容果然是子衿请求这老妪代为指路,并没有什么其他的。
没想到子衿居然认识这样一个老太婆,两个人真是一样的怪脾气。
李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