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些奇怪的是,大队中央一位将领模样的汉子却有些漠然地看着这一切。

    这汉子身材不高,却甚为矫健有力,年约四十山下,国字脸,高鼻梁,眼眶略有些往里陷,与其他将领不同,他留着一把乌油油的长须。

    高模翰,契丹西南面招讨使(祥稳),契丹军中少有的极受耶律德光信重的非契丹族将领,后套到妫州一带都是他的管辖范围。

    他原来是渤海国贵族,渤海国被契丹灭国之后便投降了契丹。

    以前的渤海国虽以靺鞨族为主,但里面部族众多,汉人c契丹人c室韦人c高丽人c奚人,不一而足。

    高模翰的祖母是契丹人,母亲是高丽人,外祖母是室韦人,他一个人身上就有四种血统。

    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是汉人,日常出行打扮也是汉人打扮,出战时最多在头盔两侧加两条羊毛编制的球节。

    虽然自认为是汉人,但他对中原的汉人却不屑一顾,时常以渤海汉人自居。投降契丹之后为耶律德光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的也是在偌大的契丹国建立他渤海高氏的殊荣。

    紧挨着站在他身边的则是一位明显契丹将领打扮的人,瘦瘦高高的,年纪比高模翰大一些,上唇一抹短须,看着眼前这一幕却意兴盎然。

    述律金,回鹘述律部骁将,不过自述律平嫁给耶律阿保机后,述律部就以契丹的部族自称了。目前他统领着四千契丹骑兵,其中有两千述律部的回鹘兵,两千皮室军,南下万人大军的副统领。

    两人身后还有三人。

    高彦均,三十多岁,高模翰堂弟,统领着三千“渤海都”,全部由投降契丹的渤海国士兵组成,渤海都的战力在契丹国仅次于皮室军(不过高模翰却并不同意),高彦均则是渤海都的第一勇将。

    勿哲斤,奚人将领,三十多岁,统领着两千奚兵。

    帖木儿,室韦将领,二十多岁,统领着两千室韦军。

    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契丹铁骑了”,内中真正属于契丹部族的只有四千人,再严格一些,就只有两千人了。

    高模翰却信心十足,就是这个架构,他帮耶律德光东征西讨,东到高丽,北到瀚海(贝加尔湖),西至河套,南到幽州,打击叛军,收服异族,基本上是胜多败少,对于骑兵缺乏的区区河北道汉军,他还没有放在眼里。

    不过他心里也在暗骂赵德均,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最热的五六月份乞援,而耶律德光又偏偏答应了,在这么热的天气出兵,这不是要命嘛。

    不过耶律德光的命令他又不得不遵从,在接收妫州后,他留下五千兵马镇守,带着一万一千大军,一千牧民,一万五千匹战马(述律金的部队是一人双骑),几万头牛羊,祭祀过后就南下了。

    大军出怀戎径直向东,越过居庸关后,带上带路的幽州将领,为照顾随行的牛羊,贴着西山一路南下,在威州大防山附近碰到了一小股骑军。

    “承天军!”,随行的幽州军官一眼便看出来了。

    土黄色的夏季军服,裁剪得比寻常后唐官军短得多,在这普遍偏长的官军服饰中分外扎眼。

    来的正是向幽州进发的姚猛分队的侦骑,他们陡然见到这么多的骑兵,还都是胡骑,也不禁吃了一惊,略略观察了一下后便赶紧离开了。

    大防山是从飞狐道出来之后幽州平原上矗立着的一座中等规模的大山,山高约八百米,山体东西两侧都是平原,面向东边有一处山坳,山坳里绿草茵茵,有一条小溪正好从山上流下来穿过山坳流向东边的大平原。

    山坳里一支骑兵正在歇息,正是姚猛c欧阳浩率领的去幽州准备“示敌以弱”的那一支。

    姚猛皱着眉头听完侦骑的汇报,按那侦骑的说法,至少有上万骑向大防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