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北方的大地,诸如山海关,北京,齐鲁,还有中豫的这些省份,陷于战乱之中。

    长期的战争,摧毁了这些省份的民生。战争频繁的后果,就是商路断绝,农业歉收,粮食减产,流民遍地。这些流民有的加入了李永昌皇帝的顺军,也有的成为八旗军的奴仆,更有忠于大明的流民,沿着大运河南下,先到齐鲁的临清,再南下六百里,就是济宁。从济宁再南下四百里,到达徐州。

    但是徐州,现在依旧属于李永昌皇帝。这些流民从徐州出发,往南六百里,一直到江北四镇的管辖之领域内,终于地到达了扬州。

    扬州城外的各处村镇,正驻扎着大批的难民,他们在城外的村镇扎起营地,作为他们的住宅。他们在扬州府这里四处行走打工,为存活而奔波着。而这几天,有一百余名镖师奔走在这些村镇之中,镖师们尤其是专门去那些操着辽东口音的难民营地。他们是为了宣传幕府新任千夫长招募新兵。

    这些镖师五六个人为一组,行走在营地里面,敲打着铜锣和梆子,发出叮叮当当的闹音,嘴上含着哨笛,传出嘟嘟嘟的声音,当他们吸引了人们注意后,大声呼喊:

    “扬州校场扩大了招募人数,想要参军的快点过去。”

    “之前被拒绝的,识字不好的可以再去一趟,这次要求认识几个字就行啦!。”

    “快去扬州校场报名当兵!安家费三两银子!”

    村镇里面的难民们,成群地围拢在镖师的身边。当他们听到这些话后,都默默记住下来,然后跑去在朋友之间互相通知。也有几种人对这些视而不见,比如说有丈夫的妻子,以及有儿子的老人。

    扬州校场,每天都有三百余名的新兵,在报名参军。还有一辆辆大车满载着白晃晃的银子,运到了当场。

    校场之上,摆放着石锁,刀枪剑戟,一整头猪,以及数份邸报。有两名幕府军装的军人,还有十余名副手在负责考核这些新兵。

    一名军人的背后,有一处伤口,被长长的纱布包裹着,纱布环绕了身体的前后。

    背后带伤的军人,亲自观看每一名新兵。当考核被通过后,同样地把安家费亲手发下去给新兵,再吩咐助手写下他们的名字到兵员名册里面,转而去观看下一名新兵。

    一些通过考核的新兵,看到了名字被写入名册后,脸色略带兴奋。匆匆和主官交谈了几句,就转而跑向城外的村镇。这些新兵回到了难民地,招呼好朋友一起参军,他们之间很多人都是老相识。

    这些相识的人,自动地组成一个什,一个伍。而考核的主官,也暂时地默认了这个情况。

    接着他们在校场里面,和难民营一样,搭起简单的帐篷,以致于把帐篷们鼓起来后,把校场塞得满满的。

    二百零五名镖师,一千二百五十二名辽人,还有一百八十七名兵,他们来自各地难民或者本地人。至于所用过的银钱。每名新兵所发第一轮安家费,少者二三两银子,多者四两。安家费第一轮所消费,一共五千两银子以上。至于装具钱开销,行军包裹用具,整套军装和作战衫裤,一把防身手刀。每一名新兵所需采买费不下于四两银子。装具费所用开销,全员所及一共八千两银子以上。

    “对了,官长啊,我要提醒一句。我们还没有买棉甲钉甲之类的,一套都没有。我们的军装只是耐用一点的布料而已,可以穿得久一点,抵御的能力偏低。”在我面前,那名账簿生还在不断地汇报着详细情况。

    “不计入购入武器,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花了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两银子,招募得一千六百四十四名新兵。”账簿生做了个总结算。

    我嗯了一声听完了汇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