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汗直冒,不由得脚下又快了几分。

    “咚”c“咚咚”“矮油”,急走中的张洋不期而遇的和几个水果碰了头,因心思不整,其中一个鸡子大的红色侗云果竟然砸到了张洋眼角,张洋一时不查,迎头碰上,竟被打痛的涕泪交加,两边街上不时传来“张郎”c“张公子”“小郎君”等女子嗔叫以及嘻嘻嗦嗦的莺声燕语,张洋不由一阵头大兼一阵头疼,无意像平日里那般彬彬有礼拱手而谢,只得双袖一摆,抱住脑袋,冲向一个偏僻无人的小巷。张洋这般举动混不似平日里洒脱神骏之风,顿时更引来一阵侧目及娇声惊呼。

    张洋心有大碍,无心计较这些许琐事,仗着地形熟悉,急身在几个偏巷交错闪过,不一会儿就来到镇巡检所门口。良山镇巡检所隶属府城的巡检司,品级并不高,皇朝九品下而已。人员也仅有七个人,其中正式三人,镇巡检长一人,副职一人,外加一个戶检员,其他都是镇中富户推介的帮闲。因府城巡检司有规定,镇巡检所之帮闲以每镇人口万人设一人的循例,由各镇负担帮闲开支,每仨年一换,不得连任。良山镇人口不到四万人,故而巡检所正式官员三人,帮闲四人,合计七人。

    “哎,这不是张公子吗,贵人临门,不知有何事呀?”镇巡检所门口有个三十左右的帮闲看门值守,一见张洋走到门口止步不前,知道张洋家中颇是富裕,是镇中有名的美玉公子,文采斐然,且张府老太爷生前也是皇朝府城为官,张府在青山镇不仅是富贵之家,更是权贵之家,虽然张府人丁不旺,目前仅剩张洋一个独子支撑,但镇中公论,张洋才智过人,神姿洒脱,必是前程无量之人。镇中巡检帮闲,都是心思剔透之人,最惯于察言观色,揣摩世故人心,一见张洋,自然是笑脸如花。

    “哦,原来是沈巡检,有礼了,不知穆巡检长是否在府内”,说罢,白袖一挥,一锭五两小银锭不动声色的滑入沈帮闲之手。这沈帮闲一见张洋礼节不缺,甚至称其为巡检,暗抬其身份,不由得心里高兴,脸上的笑容更胜几分,连声说道“在,在,公子稍等,某去和巡检长通报一声”,说罢,将张洋让进大门,迎进侧房,急急奉了杯杂色茶,便飞也似的跑去通传了。这巡检所占地不过两亩左右,也就是个两进的院子,不到半刻,便听的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后院飞来,“哈哈哈,难怪闻喜鸟今早叫个不停,原来是贵客登门,不知张公子所来何事呀”,话音刚落,转进来一个魁梧的大汉,身高九尺,脸色如重枣,黑中发红,双目狭长,但目无凶光,相反配个厚厚的嘴唇,倒显得憨厚多于锋利。

    “见过穆巡检长,穆巡检长正门相迎,倒是叫吾汗颜。有件事不知穆巡检长可否指教解惑?”,张洋见穆巡检长出门相迎,自然也是执礼甚丰,笑脸相对。

    “何谈指教,但有所求,法度之内,巡检所岂能袖手不管。哈哈,此处狭促,非谈话之地,张公子请随某来”,穆巡检长一番应答滴水不漏,又不乏热情。穆巡检长对镇中各该富户的到访绝不反感,甚至持相当欢迎的态度,毕竟这些富户都是衣食父母,光靠自己那九品下的俸禄,喝西北风也得站对风向才行。再者良山镇是不大,但在皇朝十三郡中绝对属于富庶之地,镇中富户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左右不过邻里斗气打闹等小毛皮类琐事,出手相助,干系不大,油水却甚多,如此惠而不费,自然巡检长乐得出头揽事了。

    言来词往,张洋与穆巡检长相互逢迎几句场面话期间,二人来到二堂正厅就坐,穆巡检长挥手叫退奉茶小厮,对张洋说“张公子,现在此间仅某与公子二人,有何难事,尽可开口,无需见外”。

    张洋斟酌了词句,缓声问到“不瞒穆巡检长,吾此番登门,是与镇中徐员外有约,今晚吾与徐员外之子善才兄欲往金山城求医,善才兄的病情想来穆巡检长已然听闻,吾有一友,在金山城认识一位名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