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想去看看李汉的乡下真实情况,由于他不是汉国国民,出行要受到一定限制,对这个老杜同志表示理解,毕竟在大唐不少人眼里,这个李汉是不折不扣的叛逆,人家对自己防备一点他也能理解,他把自己的意思跟李汉官方那么一说,很快就有一个叫叶庆的外务部年轻官员被派遣过来,陪同老杜观察李汉的乡下
“福泽(叶庆的字),这马车,你们汉国的冬日倒比大唐那边暖和许多”老杜在马上一边观瞧李汉乡下的景色,一边和叶庆交谈,“呵呵呵,杜相,在我们大汉京畿冬日倒是不错你也知道,这夏日可就难熬咯”叶庆笑着说道,“要叶某说,双河那边才叫好呢,一年四季温暖如春”
几个人说着呢,就来到了一处集市,在叶庆的带领下,几个人把马匹寄存起来,然后进入集市,杜如晦略微一瞧,就知道虽然那什么的汉联储已经发行了被称为花金和花银的金属货币,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的集市,金属货币的流通却依然无法和那些大城相比。
在李汉,所有的土地都属于李汉王朝,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不是跟大唐的均田制那样直接分给农民,虽然有些想当地主的农户略微不满意,可是胳膊拗不过大腿,锦衣卫和宣教部费了好大的气力才让他们明白,在李汉土地交易是非法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李承宗恪守当初的承诺,在李汉的乡下实行了包产到户,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在闲暇的时候搞一些副业,例如养点鸡鸭等家禽,每天收上来几个鸡蛋鸭蛋,家里不舍得吃攒起来留着到集市上换些跟那些商贩换些油盐酱醋什么的。
还有在家里的小院里种些蔬菜,满足自己家餐桌上的需要以外,剩下的也会拿到集市上换点家里需要的东西。还有手巧的做点草编的筐筐篓篓,会裁缝活的做些鞋垫布鞋,会绣活的绣个荷包c香袋,手艺好的做些爽口的泡菜咸菜,反正集市上针头线脑c棉衣铺盖c瓶瓶罐罐c鞋袜帽子什么都有。传统的农户家更愿意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他们获得现金的途径一般都是在跟李汉朝廷缴粮的时候,额外卖些余粮给李汉朝廷来获得一些现金。
农户家手里有了现金也会藏在家里隐秘的地方,很少拿出去花,权当家里的压箱底的救命钱。再就是赶上春节的时候置办些年货,给孩子添几件新衣,弄些对联鞭炮什么的,十余年的发展,李汉的农贸集市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现金交易的情况,也在逐年增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户们日子虽然好了起来,但是也仅是能吃饱穿暖了,还远谈不上富裕。
好在来到美洲的农户们,大都是流民和雇农以及无产者出身,他们对现在的日子已经无比的满足,在他们看来,能让自己填饱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他们在大隋的时候,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家老小起早贪黑的忙活,也只能是混个半饱,到了开春的那个月,没准还得挨几天饿,就算丰收了,还要忍受那些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地主的压榨,在李汉就不一样了,李汉国土够大,朝廷土地储备充足,只要自己肯吃苦,听皇帝陛下还有那些精通农事的道长的安排,秋收之后缴纳一笔皇粮,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这样的生活可比早年苦哈哈分时候好多了不是。
叶庆和杜如晦在人流密集的农贸集市里四处逛着,面对如此热闹的集市,杜如晦也是暗自咋舌,没想到李汉的乡村居然有着这样一番场景。集市里一个个农户挑着担子来回穿梭,一个个摆着摊子农户在那里大声的吆喝。时不时就能看到两个农户相互间以物易物,双方为了争取一点蝇头小利,在那里吵得面红耳赤。
“福泽,没想到远东的百姓日子过得不错啊。我听他们的口音,都是燕赵一带的人士啊。”
“这不奇怪,他们都是燕赵的流民,隋末的时候,很多一大家子人都饿死在逃荒的路上了,大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