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高句丽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

    至于《迁海令》就更凶残了,高建武下令将高句丽沿海及各岛屿的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居民官兵全部迁移到界线以内,在沿海一带形成一个无人区;沿海滨向内若干里界线由各地官兵划出,并严令军民人等不得私出境外,违者处斩。并在贞观五年(631年)勒令东南沿海滨海三十里的高句丽边民迁离故土,并沿内迁三十里处开挖两丈余深c两丈余宽的壕沟,临沟筑起四尺余厚c八尺余高的城墙,每五里设一个瞭望台c二个烟墩c三十里屯兵秦汉时期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修筑在草原与田园之间的“长城”,如今修筑到了内陆与海洋之间,与高句丽西边的千里长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绝无仅有的被长城包裹起来的国家

    高句丽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于贞观五年(631),李二“诏遣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往高句丽境内收瘗隋时战亡骸骨,毁高丽所立京观。”李二此举,无非是宣抚国中战殁家眷的一种姿态,告慰死者,当然,亦有震慑高句丽,重塑宗主国威严的意图。但如果认为这是向高句丽宣战的讯号,则是高建武惊弓之鸟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高建武听到了李汉准备李唐联合灭掉自己的打算。如果说李唐还算君子之国的话,那李汉就是不折不扣的虎狼之国了

    颉利完蛋之后,李二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华夏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联合李汉王朝出兵高句丽

    “朕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承宗贤侄遣舟师出东莱,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高句丽取之不难,只是这平定之后??”李二望着李汉特使王启民,一脸的狡黠,没办法别看李二刚打完了灭颉利之战,可这国库也消耗了不少,李二不明白,为什么对面的李汉无时无刻不在打仗,为啥汉军反而越打越强呢?

    “唐皇陛下,我家陛下说了,只要您出兵数万佯攻高句丽的辽东,牵制住他们,剩下的全交给我们就是了,至于我们之前提过的高句丽地盘问题,我们的承诺依然有效“王启民的回答很简单,只需要李唐牵制高句丽陆军部分主力就好,我们李汉准备单干了

    只是佯攻,就能拿到高句丽千里沃土,那他李二愿意啊,很快李二下旨让李世勣c李道宗两位大唐名将分别担任正副统帅,率领六万步骑对高句丽窃据的辽东之地展开佯攻,在李世勣c李道宗出征之前,李二就告诉他们你们任务就是佯攻,若是汉军那边得手了,那咱们也扑上去狠狠咬一口,若是汉军败了,你们撤回来就是,李二的算盘打的这个精啊

    此时的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与大对卢(就是丞相)东部大人渊盖苏文的矛盾趋于明面化,两人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此时传来了李唐派遣大军攻击辽东的噩耗,也没让二人从内斗里走出来,他们只是在击退李二一事暂时达成了妥协,双方各带一支精兵驰援杨万春的安市城,让人苦笑不得的是作为高句丽国主的高建武竟然对渊盖苏文的军队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得到了两人均离开高句丽国都平壤城的情报之后,李汉果断发动了对高句丽的闪击作战,张镇周,麦子仲,陈棱,阚棱(此公在本时空并没有随着老主子杜伏威一块去死,他的亲兵是李汉的密谍,在他的努力下,此公投奔了李承宗)等镇守李汉西部疆土的大将组成联合指挥部,遵照汉皇李承宗的指示,对高句丽发动闪击战

    汉军以老将张镇周为帅,兵分两路,张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