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三晋之地算的上最大的了,这野心和獠牙是不是要显露下呢?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杨二陛下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李渊表面不急,倒是李二急了:“阿爹,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再加上李渊的心腹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一锤定音,不跟杨二陛下混了,咱们自己单干了。

    五月十五日,李渊父子先发制人,设计斩杀了杨二陛下派来监视他们的王威和高君雅,六月,李渊又遣二子李建成、李世民率军攻杀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同时,他又设下空城计,吓退了突厥的军队。接着开始作起兵反隋的准备工作。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取关中。在发布的檄文里他斥责杨二陛下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

    誓师后,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守霍邑(今山西霍县)的隋鹰牙郎将宋老生、渡黄河,对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围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进。当时,杨二陛下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长安。十一月十三日,李渊宣布遥尊杨二陛下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这就是后来的义宁天子。义宁天子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与历史上不同的是李渊给自己的长孙李承宗也给了个汉中郡公的称号,这样一来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

    李家父子开始化家为国的时候,李承宗在干嘛呢?他把汉军都督府搬到了即墨,并在相当于后世的城阳的地盘上兴建青岛城,这厮为了解决自己治下流民有点过多的现实,竟然祭出了以工代赈的大杀器,李承宗下令百姓们只要参与汉军都督府的基础建设,就给粮食,不过这粮食不是北方人常吃的粟米,小麦,高粱等等,而是李承宗旗下的海商从占城,真腊,扶南国运来的稻米,虽然大伙儿有些吃不惯,但是在这乱世,有吃的就不错了,更别说大都督不仅给的有香喷喷的大米饭,还有一条小咸鱼,甚至一块鱼肉,他们都满意的不得了。

    李承宗的特务组织锦衣卫也趁机替自己的主子收拢民心,比如在青岛城建设工地上,当参与建城的民众们在按家领饭的时候,休息的时候,都是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时候,例如领饭食的时候,就有以下的对话:

    “是谁给你们的米饭和鱼肉?”

    “是大都督!”

    ”嗯,记住咯,没有大都督,就没有大家伙儿的饭食,要念着大都督的好啊,来,小娃子,这么小也来上工地了,乖,多给你一块肉,好长身体“

    “娃子,快谢谢大叔“

    “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大都督吧,没有他从海外运来的稻米,你我哪能吃得上饭?张三娃,你说是不是?“

    ”对对对,魏五哥说得对,要谢就得谢大都督。哎,要是大都督是天子就好了“

    而在民众累了休息的时候,锦衣卫的密谍们又神出鬼没了,他们奉自己的主子李承宗的命令,在自己学了李承宗剽窃的汉语拼音和简化字之后,他们就带着使命来到这些百姓们中间,传播李承宗搞出来的这些玩意儿,既是为了聚拢民心,也是为了开启民智,还有就是为自己即将开展的移民行动争取民众的支持。

    “大家跟我念啊,我,饿“

    “啊,我,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