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纸,开始输入法力,但毫无疑问的,随着刻画到一半结局是失败。又试验了七八次,结局依旧如开始那般,大部分是画了一半,就在一个拐点持续不下去了。浪费符纸啊!虽然在符箓的刻画上已经被打击过,但是在这样简单的符文结构下也败下阵了就更打击人了。
符文的刻画太讲求经验了,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聂远知道在这里肯定有着什么关窍,但书中没有介绍,因为每个人的法源法力波动都是有不同的。在符文的节点上有着怎样的笔触是要不断试验的事情。
要是有个模拟的计算器就好了!
这个想法在聂远心中一过就定下了根,是的,若在炼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科学的手段进行逻辑判断和控制,画符的过程不就可有些根据进行推演。
想做便做,聂远的演算持续了一天,但回过头来看着满满的推演,聂远无奈放弃了。在聂远进行推演的过程中,往往一个变量在前后的推导中出现不同的答案,比如温度c法力波动等,相似的符文也没有什么逻辑。看来修士们的炼金还真的是都凭着个人的习惯来的,但能否依葫芦画瓢?
带着疑惑,聂远重新阅读起《符文入门》。在这本书籍中记载的千万种符文结构中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结构很多,但也有些结构非常类似的结构。从中,聂远希望可以了解到一些结构的画法对照。
在比照书中中半段的两个符文的时候,聂远从作者的点评里,得到了“不行的”答案。因为法力的转折与节点的勾勒有着因人而异的特性,所以只有先从自身的了解出发,然后对照前人的完成步骤修改自己的法门才是刻画符文的良方。
以手扶额的聂远只好无奈的接受了自己必须依照着修士们的老路进行下去了。而在炼金术士的阶段上,制造出法纹的被动效果出来也还有工夫要做。
原来,炼金术士绘制的法纹,和真正的符箓符文还是有所区别。炼金术士并不会制作符箓的原由还有一个壁垒,因为他们绘制的法纹,是在炼金器具上刻画的,是被动效果的法纹,大部分是自主吸纳灵气的。
譬如:锋锐法纹c破甲法纹等等绘制出来,会提升炼金器具的锋锐度c破甲能力。这些都是被动的效果,而且持续存在,正是被动效果下通过与适合的炼金材料相配合,能做到长久的“附魔”效果。而硬是要将主动激发性的符箓符文刻到炼金器具上,不说材料本身的法纹结构如何搭配,就是那复杂程度就令人望而却步了,符纸上的刻画可以一气呵成,器具上就不得不考虑在挥舞武器时候的动态效应。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聂远除了熟练各种符文结构外,就是不断尝试解析出空气屏障这个法术。为此,他还找到师姐那里讨要了空气屏障法术符箓。
当青香之月过去,繁花之月悄然来到。聂远这一日,拿出一部分材料,其中有星冷金c血铜还有陨铁碎屑通过热融c压缩,将之制成刻画符文需要的刻画液体。
在聂远的身前摆放着的不是那把唐刀,而是他新炼制的几件半灵器,这些半灵器是他节省着添加灵材然后混合凡材炼制的,器件的形状与唐刀类似,不过就是个头缩小了些成了小刀模样,而且因为内部灵材的特性不能彰显所以只是承载刻画符文的半灵器。
他打算试试手,先尝试着刻画一些符文出来,好增加自己的经验。这些天的解析工作,他对护身空气屏障有了长足的见解,虽然依然无法拆解出他理想中的祛除客气的符文结构,但他也有一个意外收获。
‘消除空气阻力的符文没找到,对流空气的间隙控制却找到了。这是让我改锋锐效应为爆破效应!’这个聂远命名为气爆的结构是可谓聂远的独创,在比照书中低阶符文后得知这样的情况聂远也是一阵好笑:这种误打误撞得到的成果就是修士们研究符文的常态吧!
随着聂远在这些个小刀上开始试验他的符文,这些半灵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