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也对荀磬刮目相看,但见荀磬面容稚嫩,便知其年纪不大,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真不愧是荀氏子弟啊。
钟季见荀磬转移话题,略有些不喜,忽然灵机一动,道:“既然阁下来参加诗会,自然胸中点墨。先闻荀棐公子诗才,不知阁下能否露一手给大伙瞧瞧,还是说阁下不屑于在我等面前展示所学呢?”
蔡邕皱了皱眉,心道这钟季确实太过无礼,跟其兄钟繇想比确实差的甚远。无非是妒忌许子将给予荀磬‘麒麟儿’之名,几次三番无理取闹有失风度。
“县令大人明见,在下自三岁病重,身体一直不好,且在长沙郡接受治疗,及至七岁又赴北地学习武艺,确实对诗词之道不通,还望大人见谅。”荀磬继而对着刘县令一拜,荀彧笑眯眯的看着自己这个聪明的弟弟,真是比自己还稳重。
刘县令对这个钟季也十分不满,只是碍于其世家子弟身份不好当面驳斥。听闻荀磬这般言道,道:“既然荀小公子不善诗词,就免了吧。只不过本官听诗词也有些腻了,不如请小公子演武一番助助兴,也算给这诗会添彩如何?”
“既然大人有此雅兴,那么在下就献丑了!”
“且慢,听闻蔡议郎(蔡邕曾做过议郎)之女蔡琰小姐精通音律,一手古琴弹奏的登堂入室,不知我等可否有幸见识一下?”人群中一公子道。
蔡邕犹豫了一下,对着身后一个下人道:“去把小姐叫下来,顺便把焦尾琴拿下来。”
原来蔡琰一直在马车中没有下来,下人得到命令后连忙去马车中将小姐请下来。
只见从马车中下来一粉衣女子,脸上挂着面纱,抱着一面黢黑的古琴,翩翩走来。一个侍女随从在身边,亦步亦趋。
因为蒙着面纱,众人看不清楚。只不过裸露在外的肌肤白璧无瑕,眼睛明亮有神,身材婀娜多姿,初显女人风韵。蔡琰今年十三岁,是以初长成。
蔡琰缓缓踱步到蔡邕身边,将焦尾琴横放在蔡琰前方的案几上,自己跪坐在蔡邕身侧。
蔡邕对着众人道:“小女身体不适,今日不便演奏,就由老夫为荀小公子伴奏。”
众人虽然大失所望,但是能见到蔡琰还是十分兴奋的。尤其是坐在刘县令身边的刘谈,本来听说蔡琰不肯下车还闷闷不乐,初见蔡琰就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一脸的猪哥相。蔡琰只感觉浑身恶寒,连忙侧过脸不去瞅他。
荀磬见准备就绪,便走到中央拿出佩剑。荀磬身上的佩剑是其父在济南国寻觅的,不过是一般寻常剑。
荀磬心中一动,对着蔡邕道:“劳烦蔡议郎弹奏一曲轻柔的琴曲。”
蔡邕点了点头,诧异道:“好,那就演奏一曲高山流水。”不怪蔡邕诧异,在场诸位都是有些疑惑。汉时舞剑多走刚猛之风,一般配乐亦都是铮铮之音,从未听说有轻柔之音。
荀磬站立当场,闭上双目缓缓深呼吸,再睁开眼睛对着蔡邕点了点头。蔡邕手指一动,温柔如水的琴声瞬时回荡在会场之上。
荀磬闻声而动,缓缓起势,剑身轻灵辗转腾挪,自有一番轻柔的滋味。荀磬心中有感,舞起剑来更加卖力,只是在场的诸人看的疑惑,尤其是钟季更是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荀磬不为所动,剑锋忽快忽慢,动作轻柔犹如跳舞,又如醉酒般随性而动。不怪众人看不懂,荀磬所舞的剑术正是后世常见的太极剑。在后世家喻户晓的健康养生的太极剑法出自明清时期,是以在汉朝无人能看懂。
在众人眼中,荀磬动作轻柔,好像一女子,剑势缓慢而无力,一点不符合汉朝刚猛的剑路。
荀磬虽耳濡目染经常看见太极剑法,但是毕竟没有系统的学过,只能结合自己对武艺的理解随心而动,却是莫名的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蔡邕一边弹奏一边称奇,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