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妈......我是说咱妈,从来都没有说过他们什么,可是这脸皮怎么越来越厚呢。”
“我都不好意思了。”
周晓然看着郁闷的周晓光,也不好说什么,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听说谭家村那边有好些沙石地,耕地少,再加上特殊年景,比之周边其他的村子,要难过许多,也不知道谭家村的祖先怎么就选了这么个地,不过这个村子明朝的时候就存在了,也许那个时候不是如今这样吧。
不管怎么说,这次谭家村之行对周晓然来说还算圆满,爷爷奶奶虽然看上去疲惫苍老,不过好歹身体还算凑活。
回到槐树大队,周晓然就开始策划回城,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大伯家的周晓兵二十三了,说了个对象是杨树大队的,据说还跟公社书记家有点拐着弯的亲戚关系。周晓兵的年纪算是大龄男青年了,着急结婚,人家女方说了,别的聘礼不要,就要一百斤细粮、一百斤粗粮,再加一百块钱。
这完全是狮子大开口,粮食就不用说了,这年头粮食就是命,单说钱,周晓然爹妈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也才一百出头。
周家是不乐意的,奈何周晓兵被那姑娘迷住了眼,怎么说都不松口,急了就瓮声瓮气的说:“没钱我就去王家做上门女婿。”
周大伯两口子不同意也得同意了,就这么一个儿子啊。
后来在双方的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敲定了,二十斤细粮,五十斤粗粮,五十块钱。
就这,周大伯还是拿不出来的,这不,周奶奶说了,“刚好你们回来了,我们也就不用写信了,晓然,回去你跟你爸说,他大侄儿要娶媳妇,他这个做二叔的必须得全力支持。”
好吧,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周晓然说话的份,她也就是个传声筒。
“你再跟二叔说说,这次拿回来的那种布再要点,我要做件布拉吉。”周晓红嚷嚷道,接着又不满的嘟囔:“每次都把好东西给姑,她又不是咱老周家人了。”
“你个小兔崽子!谁教你的六亲不认啊!你姑在城里多不容易,你不说要帮着点,还尽眼馋你姑的那点东西。”周奶奶已经自动的将拿回家的东西划分给小女儿了。
说完还觉得气不过,使劲拍打了几下周晓红。
大伯娘忙把女儿揽过去,小声反驳:“本来就是,娘也太偏心了,我们晓红也不求多的,一件新衣裳还不能穿了?”说完大概是怕周奶奶的巴掌,忙带着周晓红走开,不顾周奶奶的破口大骂。
周晓然早就跑的远远的了,免得战火烧到自己身上。
至于周晓红说的话,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就算是残次品布料,那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回到省城之后,周晓然的心里好像了结了一个心愿,虽然离“那些人”平反还有好些年,不过总有希望不是吗。
一回到家,周晓然就跟周志鹏转达了周奶奶的话。
周志鹏听完长叹一口气,沉默着不说话。
“咱们家哪有这么多钱啊,照妈的意思,这聘礼就全是咱出。”陈芸也是愁眉不展,他们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是不少,可还真存不下来钱,每个月给老家寄钱寄物起码就花费五分之一,自家五口人要吃要穿,三个孩子还要上学,更不说去年花了一大笔给老家盖房子,这下大伯子家娶媳妇又要他们出全部的聘礼,上哪找去?
在周晓然看来,周奶奶这是可着一只羊使劲薅,周姑姑那里就不说了,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送去,周大伯没啥本事,最主要的是要给她养老,也得好好对待,就剩下个周志鹏,吃供应粮拿工资,理所应当补贴兄弟姐妹。
曾经也不是没有过反抗,当周奶奶闹着要修新房的时候,周志鹏就说过拿不出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