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那年,村里的堂叔说,孩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送学校去吧,识个字,将来或许有个出息。于是我就上了学。就这样,我结束了我懵懵懂懂的童年生活。
学校是村办学校,就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而成立的学校,生产队在我们那里称之为“大队”,一个自然村称之为一个“庄”。庄是大队下面的一个单位,一般一个大队分管四,五个庄。这样,这四五个庄的孩子就都到这个村办学校里来读书。学校管理的也不是很严格,一般一个学校由四,五个老师组成,一个校长,一个会计,然后是两三个老师。学校老师也不是很正规,一般校长是上面派下来的,是吃国家饭的正式教师,有时候会计也是正规编制的教师,另外的老师就是由从各村抽调的有点知识的几个人凑成了。这些老师一般家里都有地,在农忙时节,就一边教课一边务农。所以,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没法保证的,管理的也有些混乱。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活。
我们学校是由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院子组成,东边是一排六间教室,中间被一道山墙一分为二隔成了两大间,分别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北边也是一排六间同样的结构的教室,分别是三年级和四年级,西边一排六间教室其中三间是五年级,另外三间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学校大门朝南,两扇大铁门开在朝南的正中间位置,铁门左右各是几米宽的围墙,左边的围墙上涂写着“好好学习”的大字体的标语,右边的围墙上涂写着同样字体的“报效国家”的标语。学校院子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小花园,里面稀疏地长着几颗花和两颗松树。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我们的学习。校长是一个六十岁左右高高瘦瘦背有些弯的老头,感觉体质有些不太好,平日里总是穿一身老旧的中山装,见人打招呼之前总是先“吭,吭”地咳两声,感觉好像是肺里有毛病。其实他并没有肺病,只是他就这么个习惯。教我们一年级的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男老师,白白净净,衣着总是清清爽爽,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听说那年他考大学差几分没考上,可是他家里再也出不起钱供他读书了,于是就到这个学校来当了一名教师。他教我们语文,同时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班总共有20多名同学。我九岁,在班里年龄是最大的学生。我们那一般是七岁开始上学。小学是五年制。
学校里教的无非是课本上的既定教程,我们子曰诗云般跟着老师学着字母,单字,词组。
不过我们的班主任貌似理想远大高深莫测的样子,他在讲课的同时会借题发挥讲些听着很高大上的大道理,有时候还会多讲些课本外的东西,什么孟母三迁啊,凿壁取光啊,程门立雪啊等,激励我们从小要有追求,有抱负。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这理想的种子,虽然这理想是并不清晰的、模糊的、我也并不很清楚这个理想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但是在我的心里已经朦胧有了这一念头,有了模糊的做人一个标准、做事的一个准绳,有时在平时的做事中我就会模模糊糊地套用这一准绳地要求自己。
小学学习的日子平淡无奇,由于有我姐的榜样,我还算努力,每次考试,我在班里的成绩基本上都是在前五名之内。上学期间吃饭都是回家吃的,日常是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去学校,到了学校先是围着校园跑步一圈上早操,接着是半个小时早自习时间,早自习时间大家都会拉着调子歌唱般地朗诵着课本上的内容,再接着就是两节早课程。九点钟早课程结束,同学们各自回家吃早饭。吃了早饭再赶到学校接着上午课程,午课程是十一点开始,然后是上三节课,两点钟午课程结束。学生们再回家吃午饭,然后再接着回到学校,再上两节晚课程,这样一天的教学就结束了,也就放学了。由于离家不是太远,我们上学都是步行的。当然那时候农村家庭里也没有更好的条件供孩子们上学。那时候小学学习还没有什么压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