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冰雪消融c天鹅飞回的时候,春捺钵捕鹅的活动就开始了。侍从们都要穿墨绿色的衣服,每人准备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在水泊周围每隔五c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时服,系玉束带,于上风望之。如果谁发现了鹅,就高高举起旗帜,鹅受惊飞起后,侍从们敲起扁鼓,摇动旗帜。此时,专门饲养海东青的侍官将海东青呈给皇帝,皇帝放飞海冬青。海东青飞上天空,与鹅搏斗。待鹅与鹰坠地,距离最近的侍从立刻上前,拿起刺鹅锥将鹅杀死,取鹅脑子给海东青吃。皇帝得头鹅之后,先要祭祀祖庙,然后群臣们各献酒果,饮酒作乐。
契丹捺钵画
春捺钵举行钓鱼c捕天鹅的活动,是契丹旧有打猎习俗的延续,同时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政治目的。辽帝通过钓鱼c捕鹅等活动,加强同少数民族各部酋长们的联系,并借此检验女真等各部酋长对朝廷是否效忠。
夏捺钵的地点为吐儿山,位于黑山东北。四月中旬皇帝起牙帐,车驾到达夏捺钵所在,即将车马停驻山中,皇帝主持北c南臣僚会议,与北面c南面大臣会商决策军国大政。
北面c南面官制是契丹的体制创造:北面官制以契丹故有的官制为基础而有所发展,又称“国制”,主要管理同契丹人相关的宫帐c部族c属国之政;南面官制借鉴唐朝官制而加以变通,又称"汉制",主要任务是治理州县c掌管财赋c分领汉军。北c南臣僚会议是皇帝主持的北c南面官最高层的集会,会议结束以后皇帝拔牙帐前往行猎地点,游猎张鹰,讲习武艺。契丹官员和少量汉官扈从随行,这样有关契丹人的宫帐c部族c兵机c群牧之政即可由皇帝随时处理;大部分汉官则离开捺钵返回中京,按旨处理有关汉人的日常政务。
秋捺钵的时间约在七月上c中旬,皇帝的牙帐又转向秋捺钵地。秋捺钵多为庆州(内蒙古林县)一带群山之间,有黑山c赤山c馒头山等。秋捺钵主要是入山射鹿c虎,并召见各部落首领议政。伏虎林是辽代秋捺钵的主要活动地点,每年秋天皇帝都要入山射鹿及虎。契丹人猎鹿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食物作诱饵,鹿爱吃碱,契丹人将碱洒在地上诱鹿,鹿来后射之。另一种方法是模拟公鹿求偶的声音来引诱母鹿,在每年白露后三日,猎人穿着鹿衣,戴鹿头,天没亮就潜伏于草中,吹木筒作声,母鹿闻之,以为公鹿求偶,遂踊跃奔跑至,至则以利镞射击,无得脱者。
冬捺钵在永州东南30里的广平淀,为西拉木伦河西与老哈河合流之处的平原,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平坦,四望皆积沙,树木多榆柳。由于其地多沙,冬月稍暖,所以皇帝牙帐于此坐冬避寒,召开北c南臣僚会议,兼受宋及诸国贡礼,得暇时则外出校猎习武。
契丹诸皇帝捺钵出行时,均携带文武百官c皇妃宫女,威仪浩荡。捺钵同时临朝听政,接见外使,行宫牙帐堪称“移动的皇宫”,与皇都大内无别。
契丹人其俗却是: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其富以马,其强以兵
契丹的行政体系分为 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分别为:
上京道治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辖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辖原奚族本土。
东京道治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原东丹国地区。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辖今海河c大清河以北,及长城以南c河北c北京c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辖今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
道下设府c州c军c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