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医混日子,熬资历。等他们熬成老中医哪天,还有几个中医师能够保持中医本色?     可是,人家是这家医院的大老板,还是叶堂主和甘教授都认可的中医师,千植堂内部谁敢质疑大老板的水平?问题是,人家患者不一定会认可啊!     听到行政副堂主口头授予的种种荣誉称号,祁景焘笑了,谦和地摆摆手说道:“千植堂的董事长是我老娘,我可不敢篡党夺权,咱们要实事求是,就这样写好了。我这么年轻,要是强行给我戴几顶高帽子估计也没人会相信,反正只要医院需要我的时候,给我说一声就行了,我尽力而为。”     “叶堂主,要不就先这样吧?”见此情景,行政副堂主也不好再勉强,开始给大老板介绍起医院的门诊流程起来。     叶堂主不置可否,笑眯眯地点点头,踱步离开祁景焘的门诊室,让大老板自己坐门诊。     千植堂有京城名医坐诊,前来寻医问药的病家络绎不绝。可惜,千植堂终归只是一家新成立的职工医院,中医门诊部的坐堂医生并不多,每天只有那么三五个,坐诊医生的工作量还是非常大嘀。     祁景焘一个人坐在宽敞明亮的门诊室里面,原本还有些雄心壮志,准备来个悬壶济世、拯救天下可救之人,可事实却让他无语了。     哪怕今天叶千植叶堂主特意不开门诊,那些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得找其他门诊科室专家。今天坐门诊的中医师总共只有五位,另外四位中医师的门口都排起长长的队伍候诊。可是,祁景焘这个被特意安排的叶堂主旁边的新鲜出炉的门诊室,却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都没有。甚至,挂号室特意安排给他的患者,来到他的门诊室一看,都还没进门了,一个个神色异样的看了祁景焘几眼,二话不说,掉头就走。     很显然,祁景焘这么一个小年轻的中医形象,确实没办法得到哪些病家的信任。甚至,有些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在离开他的门诊室,转头去看门外那墙上新挂上的介绍图时,都夸张的摇了摇头,有些还嘴里不干不净地讥讽几句。     哪怕有些五区镇来看病的病人认识他是祁景焘,知道他就是这家医院的大老板,也没谁愿意冒险把自己交给他做小白鼠。     你祁景焘是大老板又怎么了?你再有钱,再能赚钱又怎么了?那些认识他的人更清楚他的底细,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医生,一个二个远远避开他,免得相互看见了更加尴尬。     这幅场景,令门口负责叫号那位甜美可爱的小护士也觉得尴尬万分,听到那些人的风言风语,还气愤的小脸通红,也令能全息观看门诊室门外病家表情的祁景焘哭笑不得。     不过,祁景焘终归不是靠工资吃饭的人,他对自己有信心,他更坚守古训“医不叩门,道不轻传”的原则。     所谓“医不叩们”是指:医者不能主动上门找病家看病,哪怕是朋友、邻居也不主动上门推销自己,主动要求给病人看病。     这种行为准则有两个理由:一是责任主体的划分,二是求医者需有虔诚、尊敬之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一、古代中医治病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医不叩门,有请才行。     古代中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坐堂行医,一种是走访郎中,也叫做“游方郎中”。坐堂行医的传统观念,认为医生就该坐在诊堂中等待患者上门就医,或者等待别人的延请,也保证有充裕的时间来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如果情况反过来,别人会误认为这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外出行医的“游方郎中”也有行为规矩,如民间过年时医药行业忌讳出诊,怕“触霉头”,除非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平时出诊,也忌讳主动敲患者的门,故俗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的说法。     为了保守职业技能的秘密,民间又有医生郎中“施药不施方”的说法。医药行业古代敬华佗、孙思邈等为祖师爷,不敢稍有不恭,如今,这些习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