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杨博率军会和之后,陆炜便是与杨博商定下一步战略,从所得情报,此番鞑靼大军虽然是号称二十万,但是其中还有如瓦剌等其他部族的军人,而这些部族原本与鞑靼骑士也是保持敌对,只是因为这次,都是面临天灾之后,才是联合在一切,而他们内部人心并不齐,尤其是对于瓦剌,鞑靼可是一直都是不放心。
当初瓦剌在也先为太师时,一度强盛,统一各部族,重创大明,直至土木堡事变,后因京城之事,被于谦重创,自后渐渐衰败,而后鞑靼崛起,瓦剌西迁,而瓦剌并非黄金家族,作为黄金家族后裔的鞑靼自然是对于这个曾经如此强大的草原同胞自然是极为不放心,虽然这些年一直都是鞑靼强势,但是瓦剌此时也是蓄积不少力量,只要鞑靼一旦虚弱,那么他就随时会出手,所以此番南下,鞑靼才会将瓦剌一起拉下水。
而陆炜此和杨博他们商定的便是驱狼吞虎之计,便是,由陆炜率领骑兵突袭瓦剌属地,将瓦剌驱赶至鞑靼领地,迫使鞑靼瓦剌回援,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不过陆炜他只要是希望可以使得鞑靼内乱,瓦剌退出,那么鞑靼就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鞑靼之前与陆炜鏖战便是也是损失不小,加上这天灾,陆炜他们相信,一旦瓦剌抽离,那么俺答汗,也是不会死磕到底,那么边关之难自然是可解。
所以这回由陆炜带领三万精锐骑兵,前往哈密卫,而杨博他们这是率大军镇守蓟辽,将鞑靼他们拖住。
“还有几天,我们可以到哈密?”陆炜问道。
“回大将军,依照我们现在的速度,我们最多还有两天,便是可以感到哈密卫,只是到了哈密卫,我们却是还要面临恶战,这时间上,不知能不能够啊!”柳行面露担忧道。
哈密卫,始设于永乐四年,其地当西域要道。明朝在此封王置卫,目的在于迎护朝使,统领诸番,屏蔽西陲。哈密之地汉代属伊吾卢,明帝时置宜禾都尉。唐为伊州。宋入于回纥。元为蒙古贵族威武王(后改封肃王)世袭封地。明初,其王兀纳失里遣使入贡。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因其阻遏西域朝贡使者,发兵攻破其城。明军撤回后,兀纳失里继续统治其地,并向明朝进贡。永乐初,许其以马市易,收马给值。二年,明朝封威武王之弟安真帖木儿为忠顺王。
明地方八年,安顺王脱脱死,封其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宣德三年(1428),忠义王脱欢帖木儿与忠顺王卜答失里同理政事,并向明朝入贡,年贡三四次。正统二年,明朝规定每年一贡。此后哈密受瓦剌侵扰,势力日弱。
天顺四年,忠顺王卜列革死,无子,王母弩温答失里主国事,部众益离散。后为加思兰攻占,王母率其亲属逃至苦峪,成化二年始还故土。四年,明以脱欢帖木儿外孙把塔木儿为右都督,“摄行国事”。八年,把塔木儿卒,子罕慎嗣职,但明宪宗不令其主政事,“国中政令无所出”。土鲁番乘机攻占哈密,王母被掳,罕慎率部分哈密人逃至苦峪,筑城,哈密卫移置于此。十八年,罕慎会合罕东、赤斤两卫,恢复哈密,罕慎进为左都督。弘治元年,明朝封罕慎为忠顺王。同年,土鲁番以联姻为名诱杀罕慎,复占哈密。明朝拘留土鲁番使臣,责令其悔罪,退还所侵之地。弘治四年,土鲁番归还哈密。翌年,明朝立陕巴为忠顺王。六年,土鲁番主阿黑麻又出兵攻占哈密,执陕巴。时明朝兵部尚书马文升等人锐意兴复哈密。八年,许进为甘肃巡抚,出兵收复哈密,仍以陕巴治理其地。但因屡受土鲁番的攻扰,难得宁居。直至十一年,明朝以王越总制三边军务兼经理哈密后,始趋于安定。十八年,陕巴死,其子拜牙即嗣立。正德八年,拜牙即投降土鲁番,哈密又为土鲁番所有。终正德一朝,明朝虽先后派员、派兵兴复哈密,均未成功。嘉靖初年,土鲁番多次兴兵攻扰肃州等地。明廷内部因大礼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