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l0一b,它表现出质量子线段l0方向上的磁场性b,很多数量质量子磁力线方向一致的光量子磁性能集合形成的磁场,就累积成地球的磁场效应。
所以,一般结构光量子组成的自旋天体都会表现出两极的磁场性。地球如此,其他行星如此,太阳也应该如此。正由于太阳磁场和地球等行星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地球和其它行星一起,被压缩在太阳南北极磁场所产生的赤道面上。
太阳如此,整个银河系也是一样的道理。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磁场,迫使围着它旋转的所有恒星也都处于一个相对的平面内。我说的是相对平面,因为各恒星之间,应该还有其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存在,所以不会在一个绝对的平面内。
c三种形态的黑洞。
黑洞是爱因斯坦理论的最好例证。但黑洞的形成和存在,在我的理解中,至少有三种形态。
1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一c2导出的。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质增效应。为了使一个物体达到光速运动,根据质增效应一0/√—1一(v/c)2 ,必须无限的加大能量,该物体的质量在达到光速时,将变成无穷大。但根据尺缩效应l一l0√—1一(v/c)2 ,该物体的体积将变成无穷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这就是一个黑洞。一个理论上的人造黑洞,符合黑洞存在的定义,质量无穷大,体积无穷小。
所以爱因斯坦自己也说,人类永远达不到光速,靠人类自己的能力,永远也造不出一个黑洞来。
2光量子自生的黑洞。
我不知道它的机理是什么?反正一个或一群光量子,只要它们的振荡频率无限高,就会形成微小黑洞。
光量子的振荡频率无限大,也就是光量子的t0无限小,由于l0/t0一c,那么l0也趋于无限小。而et0/l0一v基本恒定,质量子的质量分量和能量子的能量分量e,将不会有多少变化,于是一个微小黑洞就形成了。
这样形态的黑洞,可能是宇宙创世之初形成的,也可能有一定的方法或环境条件可以自我形成,需要科学家去探索。但这样的黑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数量很多很多,比我们可见的物质形态还多,它就是杨振宁博士苦苦寻觅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不过我笃定杨振宁们捕捉不到,因为那是真正的质点,没有空间和时间长度。也许这是光量子存在的另一种形态,我们已经知道,由时间c空间c能量c质量四元都存在形成的实光量子。没有能量,没有质量,只有时间和空间二元形态存在的虚光量子。这种微小黑洞是只有能量和质量存在,没有时间和空间存在的又一种光量子,我们也给这种时间和空间都被压缩到无穷小的光量子一个名字,叫黑光量子。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但是我们知道,黑光量子组成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大量分布在我们四元时间c空间c质量和能量的宇宙中。
3现实意义上的黑洞,是爱因斯坦和霍金等人绞尽脑汁研究的黑洞。它是由两个高速相互旋转的大质量星体最后坍缩形成的。典型的例子是两颗垂死的中子星,相互旋转渐渐达到一起时,它们的质量子将完全坍缩为一个质点,两星相聚,形成一个非常致密的状态。按照光量子的能量子和质量子相互震荡理论,它们将变成一个纯能量体。但这个黑洞的运行机理可能有特殊性,或者没特殊性,反正最终结果,这种形态形成的黑洞,可能是一个大的能量密集体,也可能是质量密集体。
“不确定吗?我好像知道,霍金的黑洞应该是一个质量密集体。”小黄听了很久,他想帮老黄补充一下。
“不,不能确定。黑洞只是一个理论,我们不能在没有实践结果证明的情况下下定论。”老黄有点自嘲的说:“我的脑力有限,想象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