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尚之信口中的石人故事,就是发生在元朝末年。

    当时天灾,民不聊生,但即便这样,元朝官吏还是在不停地横征暴敛,使得无数地区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烈局面。

    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也就是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

    民工挖河时,在河底发现有一独眼石人,这个石人是韩山童c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的。

    因为那时,流传于民间的一首谣谚是这样说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所以石人一出,修理河堤的民工皆以为这是上天给他们的旨意,要他们推翻元朝的。

    挖出石人后,韩山童c刘福通在永年白鹿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c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

    他们拥韩山童为明王。

    但后来不幸事泄,韩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至正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55年,刘福通派人将韩林儿母子接至毫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并置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

    现在尚之信将流传的谣言比作那时的石人,将吴三桂比作那时的韩山童,这个比喻着实吓了尚可喜一跳。

    尚可喜身为满洲汉王之一,可是知晓一些内情的,满洲之所以得了天下,并不是满洲人无敌,而是由于无数汉人争相投靠的结局。

    如果事情真如他儿子之信说的那样,随着谣言的进一步流传,吴三桂一旦举兵反清,肯定会有无数的汉家儿郎争相呼应,到时候这天下究竟属谁,还未尝不得知。

    换言之,尚可喜必须要考虑这种情况的出现,为尚家安排一条出路,不然他们尚家可真就是尚家了。

    霎那间,尚可喜开始犹豫了。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当他心里的某个想法或者决定出现动摇的时候,就会为了推翻这个想法或者决定,给自己找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理由来。

    现在的尚可喜便处在这种奇怪的心态下。

    既想落个忠君报国的名头,又不想将尚家至于水深火热之地。

    他脸上的表情一会晴,一会阴。

    其实尚可喜能有现在这种变化,说起了还是要谢谢那位满洲皇帝的圣旨,更要谢谢那些领会错了皇帝旨意的满洲大臣。

    顺治给广州满城大臣的旨意,是让他们尽量稳住尚可喜,尽量不把尚可喜逼迫到吴三桂那头。

    结果适得其反,也不知那位满洲大臣用屁股提出来的,说尚可喜别看是个王爷,但归根到底还是他们满洲的一个奴才。

    既然是奴才,那自然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了。

    直接将尚可喜喊来,让他献出兵权,然后挥兵扫平整个广东,在领兵北上,剿灭吴三桂。

    到时候这天下也就平定了。

    也有人提出,尚可喜不是笨人,自然知道他现在的一切都是源于手里的兵权,肯定不会轻易交出兵权的。

    对于这个考虑,也有满洲大臣说了,太简单不过了,请尚可喜前来赴宴,到时候将刀斧手埋伏在宴会大厅四周,只要尚可喜不同意交出兵权,就杀了他。

    而且他们还真的这么干了,在宴会的大厅外面埋伏了上百刀斧手。

    尚可喜身为武将,杀人无数,自然对杀气很是敏感,在宴会中,他隐约感到大厅的四周传来上百若有若无的杀气。

    心里顿时什么都明白了过来。

    那是的尚可喜已经做好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想法,结果后来不知道怎么了,摔杯掷号的信号一直没有给到那些埋伏起来的刀斧手耳朵里。

    这也是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