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雪花膏是七十年代常见的日常护肤品,用一个白色的小瓷瓶给装着,上面是一个绿色的盖子。嘎啦油用一个小贝壳一个个装着,不过不是搽脸的,而是用来搽手的,可以用来保护手不皲裂。

    雪花膏三毛五一小瓶在这个年代也不算便宜了,毕竟这时候粮食店的大白米才一毛五左右一斤。

    不过在宋晓喻看来,这东西只是有日常保护滋润皮肤的作用,和后世的护肤品还是有很大的效用差别。

    一旁的刘婶儿见宋晓喻问搽脸的,想到了她家里那个大妹,拉了一下她的手,诚心说道:“咋了,又是你妹子要这东西,要我说,咱们庄稼人要这东西有啥用,天天要上工,搽了和没搽一样。你妹子也真不让人省心,你家都那种情况了还缠着你妈要买。连妞妞和铁蛋儿都比她懂事。”

    宋晓喻想了一下,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李菊买的时候就和刘婶一起的,刘婶儿奇怪问了一句,才晓得是谢明瑕闹着要。

    刘婶儿还说:“你大妹也那么大人了,也该懂事了,你们也不能太惯着她!”

    宋晓喻忙笑着说不是大妹要买,她就是问问。

    营业员好像也知道她们不会买,早就去椅子上坐着去弄她的毛线去了。

    出了供销社,刘婶儿要去把自己的鞋垫给卖了,给女儿买布料。让宋晓喻一起,买好了一起回去。

    宋晓喻拒绝了,借口说她妈还让她给买别的东西。就不和她们一起了。

    与她们分开了后,宋晓喻就转头去了一个没多少人的巷子里,左右见没人,从空间里拿出了三把面条。

    面条都是一把两斤重的,面条在这个时候是稀罕东西,拿多了包不住,也怕别人看见了,生出歹念来就麻烦了,宋晓喻就只拿来三把。

    宋晓喻想把这些面条卖掉,虽然这个时候市场管的严,买卖粮食会被说成投机倒把,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被捉住了还会被抓去批判,但七十年代城里人吃的都是供应粮,都是有定量的,但又不够吃,不少人都会找着门路去想办法买粮食。

    而农村人没钱没票,粮食有剩余了,也愿意拿出来悄悄卖给城里人。虽然风险大,但钱多啊,这样卖的粮食是到粮店里的至少十倍价钱。

    不过也没多农村人来卖粮食,大队上分粮食都是按工分人口来的,一年一个成人才三百多斤粮食,家里人都不够吃了,哪里还舍得卖出去。而且,我们要紧跟社会潮流,绝不做这样投机取巧的事儿。

    宋晓喻可没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她觉得还是钱和吃饭重要。

    她听说过七十年代有一个地方叫黑市,是专门私下里交易粮食的。可惜从谢明瑜的记忆里一点都找不到这地方的记忆,看来是从来没有去过的。

    宋晓喻用刚刚装了鸡蛋的花布兜里面条,紧紧搂在怀里,沿着小巷一路走,尽量去偏僻点的地方,想碰一碰运气。

    走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有像是黑市的地方。

    宋晓喻有些泄气,只好原路返回,准备再去大街道看一看。

    到了一个拐角,马上就要走到大街上了,迎面走过来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

    那个男人典型的城里人打扮,中等身材,带着黑色框架眼镜,浅蓝色七成新男士衬衫,黑色西装裤,脚下一双黑皮鞋,手里还提着一个包。

    宋晓喻想上去试一下运气,假装无意走到他面前,在他要走过的时候,用他能听得到的声音问:“同志,要买细粮吗?”

    男人停下脚步,警惕的看了她一眼,见她是一副乡下人的打扮,明显就放松了。然后就问:“你有什么东西?”

    宋晓喻高兴了,还真给她撞到了,她原本只是想试试的。

    走向前去,把花布里的面条露了点儿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