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一晚,辗转难眠的,不只是王维。

    夜已三更,月凉如水,骊山已是死一样的寂静。冰冷的月光照在床头,玉真公主的思绪,飘出很远,很远……

    她想起了10年前出家的那一天。

    那一天,她放弃公主之尊,自愿出家为女道士。但,这并非她看破红尘,而是有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无奈。

    她出生于公元692年,是唐睿宗李旦的第9个女儿,赐名昌隆公主。不过,那一年,已经不是李唐王朝,而是她祖母武则天开创的武周王朝。

    自公元683年祖父唐高宗去世到公元690年祖母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为周, 7年之间,武则天两度废除太子李显、李旦,李唐王室人人自危,却又无可奈何,最终眼睁睁看着大唐改为大周。

    693年,祖母武则天执政后的第四年,指使婢女团儿诬陷太子李旦最心爱的德妃,说她三更半夜在屋里做咒蛊,诅咒武则天。

    武则天以此为名,派人将德妃赐死在后宫,然后抛尸荒野。这位德妃,就是昌隆公主和李隆基的亲生母亲。那一年,昌隆公主出生才一年多,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唐中宗遗传了父亲唐高宗的软弱性格,任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飞扬跋扈、卖官鬻爵、大肆干政,一时之间,李唐统治乌烟瘴气。

    生于帝王家,是幸?抑或不幸?至少对昌隆公主而言,答案是后者。

    她10多岁的人生经历里,充满了太多的血腥斗争。小小年纪的她,过早目睹了权力这把双刃剑发出的凛凛寒光。寒光背后,是一个个执政者的翻云覆雨、冷酷无情……从小失去亲情的她,在后宫的生存处境,无异于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

    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下药毒死唐中宗,试图步武则天之后尘,李唐政权再度岌岌可危。紧急关头,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制止了一场政变。之后,李隆基和昌隆公主的父亲、太平公主的哥哥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原以为,亲生父亲当了皇帝,宫廷斗争终于可以结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太平公主自恃功高,野心勃勃,处心积虑,与太子李隆基明争暗斗,试图问鼎最高权力。唐睿宗本就无心恋战,年纪大了,越发感到高处不胜寒……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昌隆公主终于看透了世间种种。

    人生不过百年,最为难能可贵的,其实只是平平安安过一生。权力也好,亲情也罢,巅峰也好,谷底也罢,这一切的一切,和人生百年相比,又有什么要紧呢?

    于是,710年,19岁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向父亲请求出家为女道士,并将她的出家地选择在距离长安千山万水的四川青城山。

    和她一起请求出家的,还有她的姐姐西城公主。

    对于两个女儿突如其来的请求,唐睿宗似乎并不感到惊讶。他不仅没有过多挽留,还亲自为她们写了一个圣旨,其中写道:“元元皇帝,朕之始祖,无为所庇,不亦远乎。第八女西城公主,第九女昌隆公主,性安虚白,神融皎昧,并令入道,奉为天皇天后。宜于京城右造观,仍以来年正月令二公主入道。”

    在唐睿宗看来,李唐王室本就奉老子为始祖元元皇帝,道教是李唐王室的国教,因此,从理论和世系上来说,入道都如同归宗。两位公主虽则“出家”,实则和“在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他希望两个女儿入道后,可以远离宫廷争斗,潜心向道,为祖父唐高宗、祖母武则天祈冥福、尽孝心。

    于是,711年,她和姐姐一起入道。入道后,姐姐赐名金仙公主,她赐名玉真公主。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昌隆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