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兴坊东南角的歧王府。

    歧王府和宁王府南北相连,只隔着一道墙。门楼高大,门前蹲着一对大石头雄狮,张着大口,仿佛在显示主人的威严。

    王维走上台阶,向门人递上名刺,拱手道:“在下特来求见王爷,烦劳通禀。”

    古代的名刺类似现在的名片。王维的名刺上写着山西祁县王氏,还备注了祖辈、父辈的官职、名讳。

    当时,王维的《过始皇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友人云母障子》等佳作已在长安文化圈中传播。岐王看到王维的名刺后,传令有请。

    下人领着王维走进岐王府。王府里宽敞明亮,地上铺着大红提花地毯,一抱粗的大红柱子支撑着高大的屋顶,处处洋溢着王公贵族家的富贵气象。

    岐王端坐在正中的主位上,大约三十多岁,衣袍锦丽,气宇轩昂。

    岐王请王维落座,下人上茶后,岐王和颜悦色地问:“王公子的祖父可是前朝音乐家王胄?”

    “禀报王爷,摩诘祖上是太原王氏,祖父确是王胄。”

    “王公子出生音乐世家,想必精通音律,不知能否现场弹奏一曲?”

    “王爷过誉了。摩诘只是粗通乐理,如若王爷不弃,摩诘愿意献丑。”王维连忙起身抱拳。

    早有下人送来上好琵琶,岐王示意交给王维。王维并不怯场,接过琵琶,从容落座,心中忽然浮现出那日在崔府弹奏《阳春古曲》时的情景。

    于是,指间轻轻拨动琴弦,不自觉地弹奏起了这首曲子。仿佛眼前听演奏的并不是岐王,而是他心心念念牵挂着的璎珞。

    一曲终了,看着眼前丰姿都美、妙年洁白的王维,岐王不禁颔首微笑,赞许道:“到底出生音乐世家,王公子这番功力,非常人可以企及。本王素喜结交文人雅士,欢迎王公子常来府上坐坐。”

    两人又讨论了一番诗词、音律、佛法,许多观点不谋而合。王维深深感到,和那些高高在上、飞扬跋扈的王公贵族截然不同,岐王身上,自有一种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感。

    眼看时候不早了,王维起身告辞。岐王亲自送出门外,并传令下去,今后无论王维何时前来,都可直接引入,不必通报。

    几天后,岐王派人来请王维。王维不知何事,速速赶去。

    刚跨进岐王府,岐王就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说:“摩诘,今日宁王大宴宾客,你随我一同前往,如何?”

    王维早已听说宁王府中日日笙歌燕舞,想来这样的宴会,无非是阿谀奉承、寻欢作乐。他本想不去,但又不愿拂了岐王的好意,就拱手抱拳道:“多谢王爷厚爱,摩诘愿随王爷左右。”

    走出门来,早有香车宝马候在府外,王维随岐王登上马车,向宁王府款款而去。

    到达宁王府时,薛王也刚刚走下马车。兄弟相见,自是亲热,一起携手迈入宁王府。

    “四郎、七郎,来来来,快陪大哥好好喝一杯。”宁王被一群婀娜多姿、粉雕玉琢的教坊歌姬团团围绕,左拥右抱,甚是惬意。

    “大哥,我今日带了一位旷世才子前来,诗、书、画、音律俱佳,引荐与你认识,可好?”岐王一边和宁王说着,一边示意王维走到宁王面前。

    “哦?如此有才?”宁王一边喝着歌姬双手奉上的美酒,一边漫不经心地问。

    王维忙上前一步,微微弯腰,拱手作揖道:“王维拜见王爷。”

    “大哥,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正是出自摩诘之手。”岐王看着王维,目光中满是欣赏。

    “原来如此。”宁王这才打量了王维一眼。只见眼前的少年,身着天青色袍子,鬓发入裁,眉目疏朗,神色从容。宁王似乎有了一丝兴趣,说:“本王记得诗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