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诗人王循曾写过一首诗赞叹这座城池:

    西北风雪连九徼,古今形势重三边。

    穹庐已绝单于域,牧地犹称土默川。

    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京入丰年。

    圣朝治化无中外,十万貔貔尚控弦。

    乾隆二年,为加强防务,清政府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修建了一座八旗军队的驻防城,乾隆赐名绥远,是绥靖远方的意思,归化城从此成为旧城,绥远城便是新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将归化、绥远二城合并,便是今日之归绥。

    相较达旗,归绥大了数十倍不止,新城为管理北疆各族、各部而建,虽设将军衙署,却远不如旧城热闹,旧城有三百余年历史,横竖街道四通八达,各色小摊、店铺林立,提吼(提着东西吼叫着卖)声此起彼伏,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绵绵召(寺庙)游客络绎不绝,被王循称为闹京实不为过。

    一进城,刘青远便迫不及待地找了家三和元饭庄走了进去,赶了将近四天路,每天只吃冷干粮,整个人都快凉透了。

    饭庄小二带着三人落座后,问道:“三位今天吃点什么?”刘青远问道:“咱们店里有什么特色?”小二一听刘青远的口音,笑道:“三位是从外地来的吧?您可来对地方了,咱们三和元的烧麦是归绥一绝,足以跟天津的包子、北平的烤鸭齐名,三位要不要尝尝?”

    刘青远从未听说过烧麦,但听小二夸得郑重其事,而且他听到“烧”字,猜想肯定是热乎的,便道:“好,来一份烧麦,别的还有什么?”小二道:“那我就先给您来三两烧麦,配上三碗茶汤,再来一份羊汤扣莜面就足够了。”刘青远奇道:“三两够谁吃?我一个人就能吃一斤。”小二笑道:“咱们的烧麦是按皮称重,您如果能吃一斤,今天的客我请了。”刘青远这才点头道:“好吧,就听你的。”小二连忙喜滋滋地去吩咐厨房。

    不久后,小二将三笼烧麦端了上来,刘青远一看,奇道:“你这不就是包子么?”小二摇头道:“非也,您尝一尝就知道了。”刘青远将信将疑地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忽然高喊道:“啊,烫嘴烫嘴烫嘴。”原来烧麦的皮像纸一般薄,轻轻一咬便是馅,所以一两便是一笼,把烧麦当包子咬,自然难免被烫到,刘青远猛吸凉气,但烧麦的香味已然尝到,四天没吃热食,只觉这烧麦简直是珍馐美馔,足以与他当年饿疯了时偷到的窝头相媲美,三人随即大吃起来。

    饭庄里很快就坐满了客人,足见火爆,刘青远正吃得津津有味,忽听旁边桌上新进来的一人对另一人说道:“你听说了没有?明天要在法院公审一名共产党。”刘青远不由顿了顿筷子,心想自己屁股还没坐热就又听到了共产党的消息,不知是共产党过于活跃还是自己缘分使然,不过他随后叹了叹,归绥人生地不熟,还是先不要插手任何事,等摸清了当地的状况再说。

    旁边桌上另一人答道:“没听说过,他们抓过那么多共产党,从来也没有公审过,这次想搞什么鬼?”先那人嘘道:“你小点声,我听说这个人是从包头押过来的,肯定是共产党的头头,公审无非是装装样子,过几天枪毙掉杀一儆百。”刘青远猛然一震,扭头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那人看了看刘青远,道:“名字我哪知道?我只知道他是从包头押过来的,明天上午九点公审,其他的一概不知。”刘青远心里顿时打起了鼓,他只知道黄敬斋在包头被捕,其他的也是一概不知,归绥是绥远的省会,傅主席应该就在这里,黄敬斋在达旗对高二蛋和梁有才发号施令,在包头又给云泽布置工作,显然地位不低,这个被押来的共产党莫非是黄敬斋?如果真的是他,那高二蛋、梁有才等人会不会也到归绥来?

    刘青远只当不去包头就能躲开他们,哪知事有凑巧,竟然误打误撞又跟他们到了一处?如果真如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