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已过数年,士兵们仍然没有休息的空闲,虽然在邯郸一战击退了秦军,但并不意味着赵国的情况有所好转。
赵国的青壮年仍旧稀少,然而战国时代,不会有人给你休憩的机会,诸侯皆为虎狼。公元前251年,燕卒起二军,车二千乘伐赵,栗腹将而攻鄗,卿秦将而攻代。廉颇于危难之际再度为将,阻击栗腹,而乐乘则在代与卿秦交锋。
黄沙滚滚,满眼尽是男儿血,烈日炎炎,杀气蒸腾冲霄汉。父虽亡,子仍在。国虽衰,志犹存。赵国的男儿们在军营中夜以继日的锻炼,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新的战士们将踏上战场。
廉颇领受君令,立刻带兵阻截,他要突袭燕军,将他们的士气击破,再把他们彻底的抹杀在赵国的领土上。
“来了,那个人应该就是指挥咱们的将军。”说话的青年有些战战兢兢,“看吧,那血红的长发,据说是被敌人的鲜血染成的。”
“我当然知道,你还光着屁股满街跑的时候,我就已经参军了,还亲眼见过他发狂呢,比老虎还要可怕,把面前的敌人都撕成了碎片,现在想想都让人发抖。”
有一个看上去才十二三岁的少年凑上去问道:“几位大哥,你们说了这么多,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啊?”
“名字?不,他没有名字,你不知道吗?他是兵者,是战场上最令人恐惧的兵器,称呼的话,对了,据说是第七兵者。”
另有一人道:“真不知道廉颇将军是怎么想的,居然让这种兵器率领我们?”
少年有些不满:“他可是保卫疆土的赵国英雄,怎么能这么说他。”
最年长的人不以为然:“等你看到战场上的他时,你就会知道,他和我们不一样,他并不是人。”
“列队!”传令兵发出号令。
赵军的士兵们迅速集合,在场的兵力有三千,排列整齐后,声势浩大。他们纪律严明,不再言语,虽然仍是年轻之师,但魄力已有显现。
盔甲摩擦的声音响起,兵七走向阵列的面前,他的脸被头盔遮盖,只有那血红的长发飘扬在外。
士兵们吞咽着口水,他们那股浓烈的煞气隔着盔甲都显露无疑,到底杀过多少人才会变成这样?
今年已经年过二十的兵七成熟了不少,他变得更加强大,思想也逐渐成熟,尽管那些苦痛仍留存心中,但他也不再是那个为此苦恼的少年了。
环视三军,兵七没有过多的话语,吼道:“拔营!所有人着轻装,截杀燕军!”
赵人善骑射,廉颇凭此优势,加之地利,走捷径,迅速突袭燕军,他自信有能力击溃燕军,但唯恐让这些残兵败将逃出赵国,便派兵七带三千轻骑从小路绕制燕军后方,截断他们的后路。
士兵们听到号令立刻拔营出征,他们没有时间耽误,廉颇没有打算持久作战,虽然是在赵国的土地,但此次行军过快,粮草难以跟上,需速战速决。
也因此,兵七必须带领着三千士卒在廉颇击溃燕军前抵达埋伏的地点,他们只着盔甲及水囊,一人只带少量伙食,够五日之用,万不可让燕军逃掉。
从一开始结局就是注定的,兵力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左右了战争的优势与劣势,但是决定最后胜利的永远是统率军队的将领。
廉颇被后世评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比之栗腹要强上许多,他带兵提前达至目的地,在险要处埋伏,受古代消息传递的限制,栗腹未能顺利得知情报,他的军队被廉颇在此地击溃。
栗腹终究是统一军之将,见情况不妙立刻带兵撤离,欲徐徐图之。
赵军之中,那人坐在最高大的白马上,他身高要超过两米,被厚重甲胄包裹的他像是一座高山般不可逾越,一双虎目放出的光芒令人胆寒。
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