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安十二年, 琼州迎来茶油大丰收, 那一桶一桶金黄透明、散发着清香的液体看的围观百姓们忍不住咽口水:“这些真是果子榨出来的?那些野生没人要的红花树的果子?”
“都问了多少遍了, 不是你们看着采摘看着榨油的么?”守在边上的兵士们无奈:“刺史大人都说了,回头我们弄完了,就雇佣你们去清理山林,移栽树苗,等明年你们也能来做这营生。”
“那我们也能分到油不?”淌着哈喇子的孩子也不甘示弱的大声问。
“那我就不知道了。”府兵也故意逗他,耸了耸肩:“要么你来投军算了,跟着我们有肉吃。”
这话是实话,陈小公子手下的老巴是个有能耐的,不知怎的和龙江上的商人们联系上, 给府兵们淘换了许多吃的用的。没见以前走路都没力气的兵士们,如今一个个都抖了起来么?那孩子便是个明白的, 几乎要蹦起来:“我去我去,我要吃肉!”
府兵们轰然大笑, 大手揉了揉他的脑袋:“你年纪还小呢, 等再过几年吧。”
这般场景在沿着山路一道都在不停上演,兵士们也从最初的骄傲和不耐烦,慢慢变成了细心和亲近的与百姓讲解——这是府兵采摘茶籽输给家丁们之后的惩罚,必须承担看守的职责, 并与百姓们好生分说。
没看沈刺史家的小公子都是这般么?还有那位陈公子, 据说家里来头比刺史大人还厉害, 可他们都没一点儿架子的与百姓们交谈, 府兵们自认为还不如这两位, 自然慢慢收敛了脾气。
于是琼州的百姓们也惊讶的发现,那些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兵士们居然意外的好说话。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对善意回以善意,不过大半个月的功夫,府兵和百姓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亲近了许多。
茶油的压榨一直持续到了十一月,不仅都督府和都尉府上下能过个好年,百姓们也以极低廉的价格囤了不少。就这样,还剩了三分之一的产出给岑易,他沿着龙江往中原腹地一路倒卖,回头就将银钱折成药材和衣料带了回来。
琼州百姓们看着一车车的物资,眼睛都要瞪圆了。自己真是居宝山而不自知吗?不然怎么刺史大人随意一折腾,就能换来这么多利益呢?
刺史大人并不知道琼州百姓已经对他有了几分期待和信任,此时他正在海边吹着冰冷咸湿的海风,考察哪块地方适合做晒盐场。孔墨竹裹着衣裳跟在他身后,一边听他叨叨咕咕说些自己听不懂的话,心里实在是好奇,这些知识到底是从哪儿来?
不过谁还没点儿秘密呢?孔墨竹如今心态已经好的不能再好,看沈侯爷终于圈定了地方,身后家丁们麻利的开始干活,他也忍不住松了口气。如沈安侯说的,茶油只是小道,真正的大头,还是在这儿呢。
“你走什么神呢?”沈大人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跟我捡贝壳去。”
“这种东西有什么用?也能卖钱吗?”孔墨竹有些怀疑,还是乖乖跟在他身后挑选漂亮的贝壳。
“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解风情呢?”沈安侯白他一眼,十分自豪:“当然是送给夫人当个小礼物啊。”
好吧,忘了这位是无论走到哪儿都把太座放在心上的著名惧内分子了。孔墨竹想到林菁,忍不住偷偷问他:“听说夫人又在折腾什么新的染色法子了?”
“那叫云香纱,是只有琼州的香壤才能染出的料子。”在后世,云香纱可卖的不便宜,没想到琼州居然能找到合适的染料土壤,对林菁来说也是个意外之喜,立刻就着手实验去了,“都说物以稀为贵,你只看着罢,等云香纱制成了,又是琼州的一大支柱产业。”
茶油,海盐,云香纱,水泥房子。等到明年水稻种植的实验能够成功,衣食住行便解决了前三项。至于最后一项,似乎沈侯爷也有打算了,孔墨竹可是听了一耳朵,他派出去找什么“橡胶”的人,已经回报找到